原標題:是時候去高淳了!

“2.5兩全母十隻裝,精品禮盒,江浙滬包郵”,如果你有一個高淳朋友,一到秋季,他都有可能淪爲微商。

南京的專屬美食很多。鴨子、皮肚面、鴨血粉絲、湯包鍋貼四季皆宜,唯獨固城湖大閘蟹是十月的專屬饋贈。

是的,我花一天時間,去了趟高淳。

明覺站到團結圩的那一段,算是S9的最美5分鐘:稀疏零丁的幾隻船兒正撒網捕魚,遠處有小山島嶼。

當第n次坐着S9穿行在石臼湖上時,我還是沒忍住咔兩張照片po圈。在石臼湖上“看海”,南京人去往高淳的to do list

全程打卡心得:這一季的高淳,也太好看好喫好玩了吧!

/ 本次列車終點站,高淳站到了/

當我還沉浸在石臼湖的美色中,一大片蟹塘就映入眼簾。

如果說,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獨特氣質,那高淳大概是南京各區中最能和江南水鄉的溫婉,劃等號的地方。

本次列車的終點站——高淳站到了…...地鐵剛停穩,人羣以2.5倍速散去。

地鐵1號口出站,右邊是出租車等候區和城區公交,左邊是去鄉鎮的公交。

環1、環2(105路)坐到建工局可以走去水產市場,也有特別設定的“高淳老街”站,一步到位。

下錯了站也不用怕,高淳城區就那麼點大,熱情的高淳人會爲你指路(雖然你很大程度上聽不懂)

/ 養蟹人,水產市場的江湖兒女/

當然,我和攝影師這樣的懶癌患者,還是選擇了坐出租車,從地鐵站到水產市場,花了15塊。

正午的高淳街頭人不多,水產市場卻出奇的熱鬧。

高淳人的熱情和各式各樣的忙碌,是水產批發市場給我的第一印象,內裏也是出奇的大!

作爲南京最大的螃蟹買賣交易市場,這裏聚集着的大批前來觀望的批發商,看中了的直接打包裝箱運走,價格實惠所以能聽到很多地方不同口音的人在這兒交易。

蟹農—店家—批發商形成了一條輸出鏈。

每個店鋪規模都差不多,一小間一小間的,一旦發現有人湊近瞧了,就有人來招呼,“想要多大的螃蟹?”

在這裏,三輪四輪不如兩個輪子的管用,從大市場往各餐飲店的短途運輸,靠的都是人力板車。

老大爺們穿着螢黃色小馬甲一天來回幾十趟,一秒回到八九十年代——板車和馬自達是主力軍的高淳街頭。

把大量的螃蟹打規格、裝箱,又是另外一項龐大的工程,這些是屬於年輕人的活。

裝箱的陳師傅說,泡沫箱子和冰袋是運輸大閘蟹的必備。看他們裝箱、打包、運出一氣呵成,麻溜的不行。

上海、天津、盤錦、陝西......每一處都有幾輛大卡車候着。

從批發市場運往全國各地,你喫過的螃蟹可能就有一隻來自固城湖。

當然,除去被批發佔據的市場,店鋪門口的零售處也並不寂寞。

交易的場景處處可見,根據大小按只算價格,因爲人工費以及包裝,零售處的價格要貴一點,每一家價格也略有偏差。

一隻從十幾到五六十元的價位都有。

負責包紮螃蟹的工人手速極快,將稻草擰成一股線,我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十幾秒功夫一個螃蟹就包紮完畢。

然後就是挑選各式各樣的禮品盒,印有“九五至尊”的金黃盒子有點亮。

零售處也常有討價還價的場景,滲透出來的市井氣息,比菜場的還要更濃烈些。

批發市場每年從9月初到年底的忙碌,都是從凌晨開始的。

早晨四五點的水產市場已經是非常熱鬧了,蟹農們挑着扁擔、蹬個小三輪騎小電驢,以各式的出場方式在這裏匯合。

這裏不僅是南京最大的螃蟹交易地,更是批發商和蟹農們的江湖。

它就像是慢城裏的一處快鏡頭,所有人都在爲生活奔波。慢悠晃盪的我們反而像畫風不一的闖入者。

/ 固城湖大橋下的風光/

往城南看去,是一片大好的自然風光。

固城湖大橋上,風景獨好,視野極佳。隨便拍一張,都能感嘆秋日的美好。

橋下的公路望不到盡頭,壩上的綠草漸黃,用深色調給秋天的固城湖畫了個輪廓。

兩邊的房子屋頂牆身粉刷的五顏六色,陽光下十分好看,彷彿置身在丹麥的哥本哈根。

大橋下的農家樂,纔是大多數人來高淳的喫飯地兒,從「1號農家樂」開始一字排開,十幾家店,很是壯觀。

我們到的時候1點多了,只剩下零散的一兩桌,現場捕撈挑選螃蟹。來這兒的基本也算是老饕型選手,喫的都是50一隻的大母蟹。

家養的紅燒仔雞98一隻,紅燒排骨68一份,價格不比南京城區便宜。

每一家價格相差也不大,越靠近大橋的生意越好,十月的週末,這裏也是城區之外最熱鬧的地方。

用餐環境也因着統一的米黃色房子而格外一致,臨塘而坐,很多人想做塘主的夢,可以被小小滿足下。

這時候,就顯示出你有一個高淳朋友的優勢。

/ 小南湖,蟹塘新體驗/

避開人滿爲患的農家樂,往西南方向去小南湖(水慢城方向)也是一片風光大好。路過十里荷塘處,到處都是大閘蟹的歸屬。

路的兩邊都是水杉與蟹塘,以及一模一樣的房子,路癡的終極考驗。

直到見了塘主捕撈螃蟹的過程,我才放棄了想成爲塘主的人生夢想,也太辛苦了吧。

螃蟹捕撈上來後程序很多,公、母分開放不說,還得挨個稱體重,按照重量分開打包。

壯膽試着徒手捉螃蟹,一個個的勁超大,想不被夾到手還得塘主傳授手法。

蒸的時候也有講究,綁帶不能解開,佔地空間小,最重要的是這樣蟹黃不容易散落,肉也更緊實。

“大閘蟹性寒,在蒸的時候繫上一片姜不僅可以去寒還能去腥,或者蘸醋的時候切點生薑末。”來自塘主的溫馨提醒。

清蒸>煮>紅燒,這是來自喫蟹老饕的建議。

放進蒸籠蒸15-20分鐘,屋內開始飄香,讓人食指大動。

十月的母蟹富得流油,十一月的公蟹膏滿脂肥。

剝開蟹殼的那一瞬間,香味太誘惑,我的肚子跟着叫了幾聲。此刻,我竟然有點羨慕主人家經常偷喫蟹殼的二狗子。

夕陽下,塘主給蟹塘餵食的剪影,就是我退休後的理想生活啊!

像蔡瀾向李茗茗承諾的,「明年秋天,螃蟹肥時,我會再來。」

/ 高淳的秋,可以打卡的地方/

比起離城中心甚遠的慢城,這個時候迎湖桃源的水杉大道、水慢城的溼地公園花海更值得去。

但要說此時的秋意,恐怕沒有一個地方能比老街更濃。

家家戶戶臘味的懸掛,宣告着冬天不遠了。

高淳與安徽宣城的距離只有一條水陽江之隔,所以老街上最盛行的水陽三寶(鴨腳包、鴨翅、鴨心),基本是兩地人民都公認的當地特產。

擺起一個小煤爐,整條街都是醃肉的鹹香味,口味獨特,連骨頭都酥脆。

水陽豆腐,也是本地人的最愛。香乾和臭幹,單拌辣醬或者炒菜喫,都是極美味的。

當你愛上了高淳人自制的醬板豆和辣椒醬,纔算是真正愛上了這個地方。

△石榴樹下有鮮榨石榴汁賣,就地取材最好的詮釋

△熟透的柿子壓彎了枝頭

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偶一抬頭,滿眼是豐收的顏色。

再往裏去,從戲院到曼度,都是老人們喜歡聚集的場所,安靜且美。

年輕人嘛,都彙集在富克斯、八佰伴的卡座裏。

娟娟鍋巴、漢堡小子、毛公埠麪館、大拇指炸串、魏記麻辣燙,以及縣中旁邊的胖子拉麪館,也常有他們懷舊尋味的身影。

喫飽喝足,在朋友家一碗盛情招待的「千里香」餘味中,和高淳說了再見。

不瞞你說,我還會再來的!

攝影 / 鎵明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