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在農村荒地或是灌木叢中生長的比較廣泛,由於蕁麻喜溫喜溼,對生長環境不是很嚴格,,所以農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種像是苧麻一樣的植物。

蕁麻讀音“qian”,當不小心沾上了這種植物的葉子後就會出現“蕁麻疹”音“xun”,許多人很可能總是將這個字讀錯。蕁麻是一種有毒的植物,葉片上有一些像是鋸齒一樣的缺口,農村人秋天時上山打柴禾時候一不小心就沾上了這種煩人的葉子,由於蕁麻容易使人產生過敏反應,從而使沾上蕁麻葉片的人渾身開始長出一片片疹子,醫學上稱之爲“蕁麻疹”的過敏疾病,所以人們叫這種植物爲“蜇人草”“咬人草”十分惱怒這種煩人的植物。

但是蕁麻不只是總給人帶來壞處和不舒服,由於蕁麻有一些特殊的功效,所以用來入藥,作爲中藥而使用,卻可以爲疾病病人帶來好消息。

1.味苦辛,治風溼

蕁麻一般在7月份或是8月份在蕁麻開花時節之前割取蕁麻的全草用來炮製入藥,曬乾並加以炮製後,蕁麻嚐起來味苦,性辛寒,能夠入肝腎經。山谷裏面日照少、溼氣重,村民們容易患風溼疾病,風溼痹症嚴重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整個腳指頭都變形了,癱瘓在家,對於一些風溼疾病較輕的患者,我們可以給予蕁麻切碎入藥煎服並囑咐患者注意患處保暖,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

2.產後抽風,小兒驚風

不論是驚風還是抽風,總不離於內風和外風,而風的產生與肝經相關,肝風內動則容易生風動血,外風侵襲肝經容易造成小兒夜驚風。蕁麻苦寒,入肝經能夠舒筋活絡,入肝經治療小兒夜驚風並主一切內風外風。

3.抗過敏

蕁麻本身就是過敏原,造成蕁麻疹發生主要就是患者接觸到了蕁麻這種植物後導致的身體出現紅疹並伴有癢痛的症狀,但是有經驗的人在有蕁麻疹時候就會找到蕁麻的幼苗,剪碎後入湯藥煎服,用來抗過敏效果較好。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千鍾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