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佛教创始人。

佛陀涅槃

2019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

恭迎释迦牟尼佛涅槃吉祥日。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迦毗罗卫国太子。

求离苦之道出家,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在世弘法49年示寂。

逢此殊胜日,请众同修广做功德、

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

究竟圆满!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释尊于周昭王二十四年降生,一生示现,于周穆王五十二年,世寿八十岁时,示现身疾,在娑罗林中双树之间吉祥而卧,入般涅槃。

涅槃,并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终结或者开始。《涅槃经》云:“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

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佛大音普告,声至有顶,面门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众生悲鸣,大地山海皆悉震动。

佛陀涅槃

《佛祖纲目》诸书记载:壬申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临涅槃时,说《涅槃经》,告大众言:“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

时诸比丘劝请如来:“惟愿久住,不入涅槃。”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复告文殊:“阿难给侍我来二十余年,闻法受持,如泻水置器。我今欲令受持是《涅槃经》,为诸魔所恼,汝可持是大陀罗尼救护阿难。”

文殊受已,至阿难所,魔王闻咒,即放阿难,归至佛所。佛于是三入禅定,三出三告,乃云:“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乃于宝床右胁而卧,于其中夜,寂然无声,便般涅槃。

佛陀涅槃日

2019

3月21日/星期四

涅槃的意义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

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

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阿难提出了四个佛涅槃后的修学问题:

“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涅槃后,以谁为师?”

“佛住世时,依佛安住,佛涅槃后,依何安住?”

“佛住世时,恶人由佛调伏,佛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

“佛住世时,亲口说教,大家易信解,佛涅槃后,结集如来法藏,一切经典以何开头,使人易生信解?”

释尊分别答道:

“佛涅槃后,以戒为师;”

“佛涅槃后,依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安住;”

“佛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佛涅槃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