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认知,我们都很熟悉。比如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模式,体现了三个特性:一是阵线明确。敌我双方阵营明确,界线分明。二是战争模式,就是以军事为主的对抗模式,敌我双方的对抗是全方位的,公开地破坏。三是胜负明确,敌我双方的胜负非常明确,即使停战,也有明显的停战协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是安全。安全的升级,就成为战争。安全的消除,就体现为和平。而不安全,将是各国的常态。这种不安全态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不稳定态势。为什么战争与和平之间,要设立一个安全冲突模式?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化是大势,意味着各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是主流,斗争是次要的。要想在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斗争就可以削弱对手制衡对手的主要手段。因为斗争的客观存在,也就注定了不安全态势是常态。二是在核平衡态势下,热战打不起来,冷战因为全球化也玩不起来,要想削弱对方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安全领域的斗争。所以,安全斗争将成为大国博弈的常态。

美国打伊拉克提出三非模式,即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非线式,就是美国的中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可以绕过伊拉克军队的前线防御,直接打击伊拉克纵深重要目标。非接触,就是美国以中远程精确火力打击为主,而不与伊拉克军队直接进行阵地接触。非对称,就是美国用海空精确打击火力,打击伊拉克的地面和海上力量,而让伊拉克的火力够不着美国的海空力量,也就无法实施打击,只能被动挨打。这是战争态势的三非模式。

安全斗争也有三非模式,即非线式、非军事、非本土。非线式,就是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敌我关系不明确不明显。非军事,就是双方斗争的领域不以军事领域为主,而主要集中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非本土,双方的斗争突破点都在对方本土,而非本国本土。

应对新三非模式,还是要靠人民战争来防御。既要突出重点防御,又要突出普遍警惕。重点防御,就是对各地易燃易爆有毒的生产、储存单位和容易造成重大生态灾害的基础设施,组织力量进行立体、全方位的重点防御。所谓立体,就是要有空中、地面、地下的防御力量和设备。所谓全方位,就是不只是防御外来的特工,而且防止内部的奸细。而且这种重点防御,不只是应急措施,而是防患于未然的常态部署。同时,要有在本土先发制人清除已知的隐患,才能更好地重点防御。

要把握安全斗争的主动权,首先各级领导必须提高战略认知,统一思想。对当前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博弈模式要有新的认知,不能停留在热战模式的认知上,也不能停留在冷战模式的认知上。孙子所说的:知己知彼。首先是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知己知彼。没有正确的认知,就谈不上统一思想和组织力量部署。其次是建立统一的组织指挥力量,加强联合作战训练和编组,以及方案预案的完善,切实有效地打赢安全斗争。第三是确定重点防御的目标,根据重点防御目标而制订安全斗争防御方案,才能更好做好防御。目前看,重点防御目标就是各地易燃易爆有毒和影响重大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的防护。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思考,仅供参考。不当的地方,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