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市中級法院打造少年審判“溫情模式”獲認可。近年來,中山法院在少年審判工作中充分考慮未成年人身心發育特點,堅持“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切實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溫情審判”模式庭前注重構建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庭中強化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庭後健全回訪幫扶機制,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模擬法庭“落槌”,法治信仰入心 今年8月,中山市27所普通高中全部新生封閉進駐國防教育基地,參加了爲期七天的新生集中軍訓。期間,每校均要舉辦一場“模擬法庭”教學活動。新生軍訓與模擬法庭相結合,已成爲我市高一新生一門“必修課”。 市中級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兩級法院在多年來的少年審判實踐發現,相比庭中教育和庭後幫教,成本低、效果好庭前的延伸教育對未成年人保護和健康成長更具現實價值。爲此,我市法院在庭前開始構建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 模擬法庭落槌、法治信仰入心。從2016年開始,“模擬法庭”走進中山市高一新生軍訓大營。三年來,全市累計舉辦58場“模擬法庭”,參加演出和旁聽觀摩的學生達6.2萬人。這種參與式、體驗式教育,讓學生對法治精神有了切身體會。 與此同時,中山法院將電影搭臺、普法唱戲,講好法治故事。中山法院幹警自編自演微電影《重生》《模擬法庭》《桔梗花開》均獲得全國、省市獎項。三部微電影讓學生以看得見、記得住、聽得到的方式,感受法治精神,把蘊含在個案中的法律知識傳遞給廣大受衆。 圓桌審判傳遞關愛,心理干預解開“心結” 在專門的少年審判庭設置圓桌,拉近法官與未成年人距離,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牴觸和恐懼情緒,適時進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圓桌審判成爲兩級法院在審理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的“標配”。 三年來,全市法院採用圓桌審判方式對492名未成年人進行了庭審和幫教,以柔性司法換來剛性效果。2016年-2018年6月,中山兩級法院共審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600件,判處未成年人刑罰665人。 對被判處刑罰的未成年人,中山法院並不是一判了之。2016年開始,我市法院試水心理諮詢師爲未成年人提供專業心理諮詢、評估、疏導和矯正,爲迷途少年提供了專業的心理輔導和人生規劃。 “法律問題和心理問題往往相輔相成,不少刑事案件,最初是心理問題,最終演變爲人際和利益衝突,針對刑事案件被告人進行心理介入,指引其認識癥結,能體現對其的關懷,幫其樹立信心以免將來重蹈覆轍。”中山法院心理諮詢師吳遠芳說。 此外,我市兩級法院在少年審判-依法保障訴訟權利,實行合適成年人制度,兩級法院近三年爲417名未成年人指定辯護,通知合適成年人到場424件。對條件適合的未成年被告人及時變更強制措施,辦理取保候審手續。 健全回訪幫扶機制, 助失足少年重返校園迴歸社會 2017年3月,剛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阿明因開“玩笑”盜竊朋友轎車觸犯刑法,法院本着“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對他宣告緩刑,及時啓動前科消滅制度。考慮阿明從善意願,林慧嫺法官多次與學校溝通,專程帶着阿明赴廣州,協助其辦理復學手續。中山法院嚴格執行前科消滅制度,2013年至今共對1012件案件未成年人犯罪記錄進行封存。 此外,我市兩級法院對判處非監禁刑的未成年人加強回訪幫扶,注重審判和社區矯正無縫對接。其中,中山第一法院2016年至今回訪幫扶90多名失足少年。其中一名失足少年阿明(化名)事後給法官的感謝信說:“這次事件讓我最爲感觸的是,法院對我們青少年是這麼關心和幫助,以後我將用行動來努力服務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記者:文/記者 張房耿 通訊員 周方 圖/記者 繆曉劍)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責任編輯:葉秋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