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小時揮就《誡子書》 11歲選手在創作中感受歷史名人風骨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 記者 荀超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是1800多年前四川歷史名人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文章只有短短86字,卻對爲學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對今人仍有極強的參考價值。

黃瑞麟書寫《誡子書》

10月16日一大早,2018首屆青少年“四川歷史名人書畫傳習”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就收到了一份楷書《誡子書》。該作品出自六年級學生黃瑞麟之手。11歲的他,學習書法已有三年,雖然各個書體都有涉獵,但寫《誡子書》,他選擇用楷書來表達諸葛亮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四川省教育廳、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四川日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四川省青少年文聯協辦的2018首屆青少年“四川歷史名人書畫傳習”活動,自正式啓動報名通道,已經有一個月時間,目前活動組委會已經收到了從全國各地寄來的數百件作品。

“這個活動特別好,讓孩子們知道咱們四川有這麼多歷史名人。”黃瑞麟媽媽爲此次活動點贊,“儘管有些歷史名人,孩子可能也知道一些,但知道不多。有了這個活動,他會去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的作品。可能還是不能逐字逐句地瞭解這些話的意思是什麼,但通過書寫,他可以在骨子裏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爲了書寫一篇《誡子書》,黃瑞麟花了整整3個小時。他把自己這三年的書法技藝和對文章的理解,都寫進了作品裏。“當時他開始學毛筆書法的時候,就有人說‘你學這些,對小升初沒有用哦’,我說‘不是,你要看長遠些。’傳統書法對他自身來說,是一種薰陶,是修身養性的東西。再通過書寫四川歷史名人作品,他可以受到古人風骨的影響,這些不是考試成績所給予和體現的。”

如今的黃瑞麟,最喜歡的就是書法和唱歌,雖然上六年級,課業變的比以前忙了,但他堅持每週都上一次書法課,看着名人名篇在自己的筆下成章,他覺得收穫非常。“這次參加書畫傳習活動,不管最終結果是什麼,起碼他努力了,他展現了自己的書法。”

2018首屆青少年“四川歷史名人書畫傳習”活動,正在面向全國大中小學生徵集毛筆書法和中國畫作品,報名截止到11月底。想要參加?立馬下載封面新聞客戶端,進入【我的】-【封蜜club】“2018首屆青少年四川歷史名人書畫傳習”,或者點擊鏈接https://h5.thepage.cn/shufaApply/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