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薇

毛姆生前曾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英語作家,他的那些劇本、長篇小說與短篇集,爲人性的豐富勾畫了一幅最生動的素描。雖不受學院派待見,但不妨礙他深受普羅大衆歡迎,筆下那種英倫紳士範兒與冷幽默,讓毛姆式的故事別具一格,充滿魅力,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名望與財富。

在瑪萊斯科別墅工作的毛姆

1926年,毛姆在法國的費拉角買下了心愛的房子——瑪萊斯科別墅,在此度過了39年時光。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毛姆有如神助毫髮無傷,他的戲繼續在英美乃至全球範圍上演,當時《大都會》等雜誌給他的短篇小說開出一字一美元(約相當於今天的20美元左右)的稿酬,近乎天文數字。

毛姆僱了13個訓練有素的僕人,打造的高水準沙龍聲名遠播:“全歐洲,沒有人的沙龍可以和毛姆的瑪萊斯科爭風喫醋,在他的七間臥室睡過的作家畫家和詩人,就是整支歐美文學和藝術隊伍;用過的那四間盥洗室的美人和美男,可以重整一個好萊塢;而餐桌上的政客,可以把世界格局定下來。”當時的社交界有一個說法,如果你不認識毛姆,那你就不是名流。唯一要提防的是男主人的毒舌,長袖善舞的毛姆同樣以犀利著稱。丘吉爾曾目睹毛姆以一句機智而具有毀滅性的話讓一個誇誇其談的年輕人當場如遭雷擊,第二天,他就要求與毛姆定下君子協定:“如果你保證永遠不取笑我,我也保證永遠不取笑你。”兩人後來成爲終生好友。

毛姆常將熟人朋友寫進小說,而且利用真實人物時基本原樣照搬,1930年《尋歡作樂》出版時,幾乎人手一冊拿着它比對文壇羣星。比如愛德華·德里菲爾德與作家哈代如出一轍,庸俗可笑的阿爾羅伊·基爾則出自毛姆的好友作家休·沃爾波爾。毛姆向沃爾波爾寫信解釋:“我完全沒有想過要描述你⋯⋯阿爾羅伊·基爾是由一打人組成的,更大的那部分源於我自己。”但在1961年沃爾波爾早已去世,給另一位朋友寫信時,毛姆又殘忍地寫道:“休真是個可笑的傢伙,我寫《尋歡作樂》的時候當然想到他了。”

一直到老,毛姆都喜歡被漂亮的男孩包圍,形容他們是“美味的尤物”。他曾被蘇格蘭場警察局長警告,在倫敦要限制自己的活動,否則就有被逮捕的危險。1928年,54歲的毛姆遇到了另一位至關重要的年輕人,18歲的艾倫·塞爾。1943年,毛姆與傑拉德協約分手,隻身返回法國,艾倫成爲傑拉德的繼任者。第二年,傑拉德就因病與世長辭,享年52歲。葬禮上,一貫剋制的毛姆失聲痛哭。

毛姆在哀悼死去愛人的同時也在哀悼自己的過去。一些作家到晚年都或多或少會被年輕的伴侶操控,做出不智的決定,比如薩特。毛姆也無法倖免。從黑斯廷斯披露的材料來看,1962年毛姆與女兒之間轟動的官司,應該是艾倫挑撥所爲。88歲的毛姆突然宣佈麗莎不是親生的,要取消她的繼承權,轉而將52歲的艾倫收爲養子。輿論一片譁然,官司當然打輸了。毛姆接着又在《星期日快報》上連載自傳《回顧》,“老毛姆親手在他的紀念碑下埋下了地雷,並將其炸得粉碎。”他寫到前妻西里爾,言辭極盡惡毒之能事,令世人驚愕;而私生活的披露更讓他幾乎被辱罵的信件淹沒。這一事件使得毛姆精神崩潰,至死再未回過英國。1965年12月16日,91歲的毛姆在病痛中離世。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後,1967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法律正式取消了同性戀的罪名。

毛姆漫長的一生跨越了維多利亞末期、愛德華時代、一戰與二戰,他那些講述舊秩序、帝國時代、殖民地的小說,在瞬息萬變的20世紀顯得不大合時宜。對此毛姆早有預見,他說過作家剛死時會撲騰出一點水花,緊接着就會被忽略數年,不過倘若其作品有持久價值,人們會重新提起興趣。這句話對他無疑也適用。在有生之年,毛姆是英語作家中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數量最多的一位。據統計,截至2009年,他的作品共有98個電影電視改編版本,僅次於他的是柯南·道爾。

毛姆對自己有一個著名而又清醒的判斷:“我處於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其作品思想性或許不高,但他就像一名誠懇的手藝人,告訴人們故事的魅力永遠不朽。翻開他的書,好比與一位世事洞明的長輩對晤閒談,紳士套裝筆挺的毛姆,敲敲菸斗裏的灰燼:“好吧,讓我們來談一談人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