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如零部件厂商研发的电控以及电驱系统成为市场主流,那么传统的车企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装工厂或者科技公司,零部件厂家将取代现在的车企成为新的巨头,像手机一样发展下去,此时的车企做车辆设计,底盘的调校就足够了,相比燃油车来说,电动车动力系统的匹配与优化已经弱化不少。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是汽车最为核心的地方,也是车企耐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技术,除了极少数的车企采购发动机外,绝大部分的车企主要是由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即使有别人代工,也仅仅是做装配工作,后续的匹配,调校工作依旧由自己来,当然,里面有很多零部件比如说火花塞,供油管路等这些都是来自于零部件厂商供应,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在这个环节,零部件厂商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80多年前,鲁迅先生发出了“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今天,我也要呐喊一声:不做三电系统的传统车企终究成为代工厂!

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些耸人听闻?一点也不会,个中缘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款汽车有近2-3万个零部件,车企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有了众多的配套工厂,小到螺丝,大到变速箱,动力系统,都有得供应,而且有不少巨头的存在,大陆,博世,电装,爱信精机,格特拉克等等都是赫赫有名,他们为一辆车承担80%-90%的制造压力,也相对的节省了车企的资金投入,也加快了车型的制造流程。

有了零部件厂家的支持后,车企可以着重研发核心技术,比如说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调校以及改进组装生产线工作,真正会自己建工厂做的零部件主要是下面两块:

1、白车身

从设计到制造,白车身一般都是由主机厂来完成。

比如说外观,车身结构,底盘布局,因为每个车型造型不一样,生产所用的模具也会有所差别,而一条这样的生产线耗费的资金又过于庞大,对于零部件厂来说,像这种不是用通用模具可以解决的活很少主动承接下来,因为一旦该车的销量不佳,整条线极可能荒废,成本与收入不成比例,所以这块一直由车企自己承担风险,而车企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每次小改款或者改进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利于车辆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

所以,主机厂不仅要有总装车间,还要有车身车间,设计院。

而对于一些车身的覆盖件,比如说引擎盖之类的,则大部分是交给零部件厂商,除非工艺要求高,会由主机厂来完成。

2、发动机

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是汽车最为核心的地方,也是车企耐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技术,除了极少数的车企采购发动机外,绝大部分的车企主要是由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即使有别人代工,也仅仅是做装配工作,后续的匹配,调校工作依旧由自己来,当然,里面有很多零部件比如说火花塞,供油管路等这些都是来自于零部件厂商供应,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在这个环节,零部件厂商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曾经采购发动机的历程,比如说三菱的发动机,当时的环境是国内车企在调校和匹配上的技术积累不足,那时候不单单是采购发动机那么简单,而是采购一整套的动力总成,其中就包含三菱负责帮忙调校,匹配的服务,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三菱的发动机在国产品牌中虽然依旧可以见到,但是已经很少,很少了。

目前,在海外也有不少像三菱这种通过出售成套匹配动力总成服务的企业,比如英国的里卡多,美国的康明斯,而寻求与他们合作的车企大多数在对应技术上积累不足。

研发是核心,调校次之,组装是副业,现在很多车企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愿意给新造车势力当“代工厂”,正是因为有一条组装生产线就可以胜任了。

今日有这样的例子,未来可能会更多。而且,随着电动车的到来,愈发明显!

如今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转变,电动车的核心动力部分被拆分,而且核心的技术也不再集中在车企手中,反而是零部件厂商更有话语权,好比电池供应上的巨头就有宁德时代,松下,LG,比亚迪等,电驱和电控系统都有全球几大零部件厂商的身影,诸如电装,大陆,日立,西门子,博世等的身影,并且在全球市场还在积极的推动中,作为核心的三电系统都有了国际巨头的身影。

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众多的车企都选择了自己研发电驱和电控系统,这也是未来在新能源领域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关键一步,同样也是拉开自己与其他品牌差异化的重要一点,但是,目前能够有自主研发这三电系统的车企并不多,比亚迪,丰田,宝马,本田,特斯拉等布局较早的车企都有自己的三电系统,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挤入这个行业的车企来说呢?

他们极可能走另一条路:小米发家致富之路。

小米如何发家?

自己研发外形,优化系统,配上全球供应商的零部件,以一个低利润走量的方式来进行销售,连生产方式都可以交给其他企业来代工,自己进行品控管理就好,只要价格压缩的到位,消费者依旧会买单。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未来可能像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做汽车成功的几率还会更大些。

有了强大的供应商链,车企可以放心去发展软件层面,比如说自动驾驶,车机智能系统,安全系统等等,而这时的汽车企业还是汽车企业吗?或许叫科技公司会更直接。

市场在发展,未来我们并不可知,但是,我们可以对未来做出一个简单的猜想。

假如零部件厂商研发的电控以及电驱系统成为市场主流,那么传统的车企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装工厂或者科技公司,零部件厂家将取代现在的车企成为新的巨头,像手机一样发展下去,此时的车企做车辆设计,底盘的调校就足够了,相比燃油车来说,电动车动力系统的匹配与优化已经弱化不少。

如果车企都开始自己研发属于自己的电驱和电控系统,并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将三电系统打造成新的技术核心,而如何与其他类小米的车企进行竞争将是关键所在,也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车市战争之一。

如此看来,传统车企未来的路也将越来越难,因为汽车的制造模式发生了转变,不再会有那么的机械零部件,电器化,智能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装配与制造流程也会越来越简化。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车企能够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压迫整个市场的转变,谁会成为第一个被强行变换角色,从制造转为代工的大车企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