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一個接一個:偉人逝世,香港迴歸,金融危機,房改裂變

中房報記者 秦龍丨文

1997年是一個悲喜交加的年份。

這一年,世紀偉人鄧小平逝世,香港回到祖國懷抱,亞洲金融危機呼嘯而至。這一年,香港樓市從高處跌落“負翁”湧現。這一年,房地產業成爲中國經濟新增長點,開始變爲支柱性產業。

大事一個接一個:偉人逝世,香港迴歸,金融危機,房改裂變

2月19日這天晚上,93歲高齡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北京 301醫院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這位世紀偉人永遠地離開了他所深愛的祖國和人民。他沒來得及見證五個月後舉世矚目的香港迴歸交接儀式便離開了這個世界,“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願最終變成了遺憾。

7月1日零時,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重回祖國懷抱。後人評價道,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大事一個接一個:偉人逝世,香港迴歸,金融危機,房改裂變

當全國人民還沉浸在喜悅當中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正在悄悄逼近。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危機開始於泰國,年初,以喬治·索羅斯爲首的國際金融炒家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7月2日,泰國終於扛不住,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這正如“多米諾骨牌效應”,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不可避免地一個接一個倒下。

危急的是,香港股市也成爲了攻擊對象,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數下跌765.33點,22日下跌1200點,23日繼續下跌1211.47點,28日更是大跌1621.8點,跌破9000點大關。

香港股市危機進一步傳導到樓市。這場風暴使一漲再漲的香港房地產價格開始大幅下跌,絕大多數人所購房產的市值甚至不抵銀行的貸款債務,資不抵債,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打蒙了香港同胞。

當時,全港甚至出現了一個新興詞彙——“負資產階級”。有專家統計,在這場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業主損失267萬港元,他們手中的股票、房子統統成爲了負資產。

從業二十多年的香港地產經紀人黃先,回憶1997年前後的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瘋狂時表示,爲了賺取更多的佣金,我經常從早上九點忙到凌晨一點多。但回報也豐厚,有時候促成一單樓宇交易就能獲利數萬,那時我身邊一個剛入行的地產代理都能月入幾萬。

大事一個接一個:偉人逝世,香港迴歸,金融危機,房改裂變

香港整體經濟急轉直下,房地產市道大幅下挫,房價高位回落,跌幅超三成,次年再回落四成,從美夢中驚醒的地產代理們,開始了史上難熬的日子。

香港樓市和股市泡沫雙雙破滅所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使香港經濟遭受重創,並背上沉重包袱,從此陷入了長達56個月的經濟大蕭條。

需要指出的是,亞洲金融危機雖然沒有直接衝擊到內地,但對經濟的影響也顯而易見:深、滬股市持續下跌;中國對美國、歐洲的出口出現下滑;有效需求不足,產品大量積壓。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我國就宣佈實行宏觀政策重大轉向,其中包括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過程中,迫切需要一個活躍的房地產市場。

金融風暴以及國內市場的空前蕭條,倒逼了中國房改進程。一方面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大量住房困難戶亟待增加住房面積,改善居住條件。

彼時,掌握中國經濟大局的朱鎔基副總理高瞻遠矚,認爲必須加快啓動住宅消費,用它來拉動中國經濟,在他的指示下,建設部等國家部委組織力量,加班加點研究取消福利實物分房制度,全力以赴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

如何把住宅建設提上去,怎麼樣把居民的住房消費積極性調動起來?

1997年10月,第四次房改進入籌備和研討階段。北戴河會議提出,把居民住宅業列爲國民經濟新增長點,住宅開始真正成爲支柱產業。雖然當時與會人員並沒有什麼特殊感受,但這個小型研討會卻被認爲是一個里程碑。

大事一個接一個:偉人逝世,香港迴歸,金融危機,房改裂變

在房改政策研究中,人們對“住宅建設要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關鍵是消費熱點的形成”認識一致。但對1996年啓動的住房消費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現狀感到不解。

彼時,朱鎔基自信地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把住宅行業做成支柱產業。通過房改來啓動住房消費,拉動內需,是當時中央管理層的共識。

之後的歷史,也證實了1997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鉅變的開始。智研諮詢《中國房地產從起步到初興(1992-1998年)》一文中提到,1997年全國房地產行業房地產銷售面積爲7864.3萬平方米,銷售收入1407.56億元;這兩個數字到了2016年則是15.73億平方米,11.76萬億元。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