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嘉年華商業綜合體。(海上嘉年華供圖)

  原標題:引入旅遊、文化等新業態 實體商超"奪回"消費者

  “2018青島城市購物節”自8月啓動以來,已持續兩月有餘,一系列惠民活動帶火了島城消費。其間適逢啤酒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接踵而至,爲活躍的商業氣氛再添幾把火。一度被電商嚴重衝擊的實體商超正在慢慢“回血”。在線上消費的包圍之中,它們是如何突破的?10月11日,記者隨青島市商務局探訪島城多家大型商超發現,如今的島城商超已紛紛引入新業態,探索出了不同的經營路徑。

  借力電商打通線上與線下

  在島城,市南區大型商超大潤發多年來人氣不斷。如今,在新零售浪潮的席捲之下,它已經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普通商超。繼前期開創飛牛網、大潤發優鮮APP、加入外賣平臺之後,大潤發於9月26日入駐淘寶淘鮮達,在擁抱電商的道路上又進一步。

  3公里範圍內1小時送達,大潤發淘鮮達看重時效。比前幾次試水電商更徹底的是,這一次,大潤發專門開闢了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倉庫,用於淘鮮達等電商渠道的存貨、揀貨。據大潤發客服部經理孫靜介紹,配貨倉有10名專職工作人員,高峯時期每人每天經手近百單,從接單、揀貨到交付騎手,工作人員平均7分鐘出一單。

  對時效的保證依賴於員工的執行力,揀貨員王秀芹說,“每天100單,工作狀態就是不停地揀,喫飯喝水都是一路小跑着去完成。”時效也依賴於數據化系統的支撐,“貨在哪裏存放、存貨量多少、是否配貨齊全一目瞭然。”孫靜告訴記者,數據化系統給實體商超提供了未雨綢繆和靈活控制商品銷售的能力,“顧客下單之前我們就知道是否缺貨,如果蔬菜水果等產品品相不好,我們不想銷售,可以選擇將商品下架。”

  線上渠道拓展了實體商超的銷售路徑,與線下渠道實現了互補。上線半月左右,大潤發在淘鮮達上已獲得不少消費者認可,每日訂單在600單以上,週末假日等高峯期超過800單。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據孫靜介紹,按照計劃和預期,到2019年每日訂單有望超過1500單,配送範圍日後也將擴至5公里甚至更大。

  結合旅遊爲商業形態擴容

  實體商超引入新業態,除了渠道的拓寬,還有形態的擴容。在西海岸新區,海上嘉年華商業綜合體開業三年以來熱度持續攀升。嘉年華國際控股集團副總裁王香完告訴記者,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作爲島城首屈一指的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海上嘉年華澳樂購的商品“賣到快沒貨”。

  不同於傳統百貨公司式商場,海上嘉年華瞄準的是綜合型的商業模式,會聚了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度假酒店、主題樂園、特色餐飲、親子教育等多元化的商業項目,集購物、休閒、娛樂、餐飲、文化於一體。坐落在海上嘉年華一角的琴島之眼摩天輪已成爲西海岸新區一個地標性建築,每天5000人次的接待量彰顯出它的人氣。彙集了衆多娛樂設施的海上嘉年華主題樂園同樣人氣爆棚。這是海上嘉年華將商業與旅遊相結合的成功嘗試,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旅遊帶客流,客流帶消費。據王香完介紹,從今年的啤酒節到十一黃金週,青島嘉年華萬麗酒店客流爆滿,連連滿房,海上嘉年華主題樂園人潮如織,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澳樂購客流量達到近200萬人次,業績同比提升四分之一。海上嘉年華依託多元化的消費項目,配合大力度購物優惠活動以及不同的月度主題活動,挖掘消費潛力,創造消費需求,吸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羣。“目前本地顧客佔七成,外地顧客佔三成,希望三到五年逐漸輻射到青島1小時、2小時生活圈,輻射到整個山東地區。”

  文化引領延伸商業內涵

  同樣位於西海岸新區的城市傳媒廣場打的是“文化牌”。上下三層、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的新華書店是城市傳媒廣場的一個亮眼項目。與商場的轉型同步,這家書店不再是傳統的圖書賣場,而是升級爲綜合性文化體驗中心。重點打造的渡邊淳一書房和梁曉聲書房則進一步增加了書店的文化含金量。由於西海岸新區集中了十餘所高校,大學生客羣及其他年輕客羣爲書店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客流量。

  西海岸新區居民謝女士是城市傳媒廣場的常客,週末和假日,她經常帶着2歲半的兒子來這裏。“新華書店二層以兒童讀物爲主,有很多小孩兒愛看的兒童繪本,也有幾個兒童娛樂項目,孩子願意來。”謝女士說,她和孩子都能在書店裏找到各自的閱讀歸屬,結束後還可以再去喫飯、購物,一站式消費齊全、方便,“一來能待上大半天”。

  “書店是文化載體,是吸客手段。”青島城市傳媒廣場管理有限公司運營副總經理朱麒華說,純粹靠書店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不現實,但是文化可以帶動消費,消費者在城市傳媒廣場不僅能通過購物滿足物質需求,在能精神上也得到昇華。

  文化的引領延伸了商業的內涵。“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文化自信的迴歸,線下消費也必須順應變革,藉助文化的力量,滿足中國城市中日趨精細化的新型消費方式。”朱麒華說,城市傳媒廣場致力於爲西海岸新區居民打造一個文化生活空間,成爲青島新文化的中心和區域性文化地標。

  互動休閒深耕體驗式消費

  觀察島城各大綜合型商場可以發現,近幾年,互動休閒項目尤其是親子類項目逐漸成爲新寵,甚至成爲商場標配。在線上消費的重重包圍之下,體驗式消費成爲實體商超的一個突破口,以現場感和體驗式爲特徵的互動休閒項目最能體現線下消費的優勢。

  無論是海上嘉年華還是城市傳媒廣場,都開闢了專門的主題樂園或娛樂休閒區,親子互動、兒童娛樂更是重中之重。海上嘉年華除了引入兒童娛樂項目,還引入了樂高中心等親子教育項目。

  實際上,對體驗式消費的強調不只體現在互動休閒項目上,它滲透在商場的各種商業形態之中。對大部分商場來說,餐飲是利潤率最高的領域,這正是因爲人的飲食行爲中“現場”之不可替代。鞋服通常被認爲是受到線上消費衝擊最大的領域,但王香完認爲,在鞋服消費上,“現場”也有其優勢。“我們強調的是消費者購物時的體驗,你到現場來,親自試穿,能在現場環境中感到愉悅。”

  半島記者 付曉曉

  [來源: 半島都市報 編輯:光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