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这首诗的,但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李绅 大家可能就不甚了解了。向我们宣传要爱惜粮食的李绅,他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吗? 这还要从他的儿时说起。

李绅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做官的,但李绅六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这一下子家道中落,他和母亲迁居无锡开始了贫苦的生活。就是在这种艰辛的条件下,李绅亲眼目睹了农民的不易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悯农》。虽然是家里条件不好了,可李绅依然爱学习,爱读书。有一次他到寺庙里蹭书看还让僧人给打了出来。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绅在他27岁那年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国子助教,就相当于是中央大学的教导处主任吧。虽不是什么大官,但好歹也是国家公务员了,五险一金都有,衣食无忧了。后来的李绅也是步步高升一路做到了宰相。也真应了女人的那句话“男人一有钱就学坏了。”李绅也是。

李绅可算又有钱了,先从“吃”上做文章。据说他做官时一顿饭要花一百贯,诸位,唐代的一百贯核算成现在是三万块人民币。举个更详细的例子,李绅最爱吃一种东西——鸡舌头。他这一盘鸡舌就需要宰杀上百只活鸡。哎,不知道他吃饭时想没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原创诗。

说完“吃”咱再说作风问题。这个李绅还豢养了许多家妓,其实在唐朝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像白居易,欧阳修这样的大人物都自己在家办夜总会,那多嗨呀!可是李绅这个party规模有点大了,歌女有点多了。写《陋室铭》的刘禹锡当时是苏州刺史,他去李绅家赴宴,在席间看上一个私妓,就想要过来,又不好意思提。怎么办呢?那就发挥特长吧,写诗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就是说呀,这么好看的大美女,歌还唱的好,你李绅是家妓众多 见怪不怪了,可她却让我痛断肝肠呀!李绅当时就明白了,把人送给了刘禹锡。这就引出来一个成语叫“司空见惯”形容不足为奇的意思,可见李绅家妓尤多,奢靡之盛。

最后我们来说说李绅是怎样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的。《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说是做客,其实就是没饭辙了上人家蹭饭去,每次去了都称呼李元将叫“叔叔”,人家看他嘴巴够甜,就不好意思撵他,只能以礼待之。后来李绅官做大了,这个李元将就想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不管怎么说,人家李元将以前救济过你,你李绅这么做,未免太不局气了。

李绅的《悯农》诗是出彩的,他提醒儿时的我们要尊重劳作者的付出,要爱惜粮食,爱惜粮食就是惜福,这样的思想穿越了千年,他仍然是高尚的,是坚定的。但隐藏在这首诗背后仿佛有更多的内容,人心的嬗变,人性的狡黠,欲望的威力。这可能就是小学的语文老师一直在为孩子们分析这首诗但不剖析作者的原由,因为诗背后的种种孩子可能负担不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