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條海軍方面的信息讓人喫驚。比如一向被大家認爲只有幾艘高齡舊艦的菲律賓海軍,居然駕駛着上萬噸級的嶄新船塢登陸艦出訪!而印尼海軍也正在讓半島南面的船廠,爲其建造多艘萬噸級登陸艦,交船價格才5千萬美元一艘!同樣噸位的傳統軍標登陸艦,至少也要3倍的採購價格!

筆者認爲,這些在海軍裝備上一向靠邊站的國家,之所以好像突然的“闊”了起來,以低的驚人的價格,大批訂購既充面子、曝光率又高的登陸艦或者帶航空能力的塢登,是因爲建造的船廠敢以民用標準建造這類薄皮大餡的艦艇,並用極低的價格攬生意。而訂購方正好可以拿來充門面,至於未來真正遇到戰爭會怎麼樣,反倒沒想那麼長遠。

說到底,這還是一個能否用民用標準來建造軍用船舶的老話題。民船軍用並不稀奇,自古就有。二戰期間,各國都臨時改造了數千艘民船來緊急軍用。國力最強的美國,甚至緊急改造了上百艘大型貨輪來當做“護航航母”使用。但是這類航母在實戰中往往不堪一擊,距離按照軍標生產的正規航母還是差距甚大!

二戰以後,像美國這種超級海軍大國,很快就把所有的民標艦船包括改裝航母都回爐鍊鋼,而新艦完全按照嚴格的軍標建造。在此後的多次反艦實踐中,可見美國軍艦的抗打擊能力和抗沉性都相當驚人——退役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被魚雷一劈兩半都能繼續浮在水面上;而退役的小鷹級美國號航母被各種武器炸了25天才沉沒!

不過事情到了現代歐洲人哪裏,倒認爲美國的軍標嚴格的有些過頭了,美國軍艦的抗沉性也設計的過高,認爲完全可以用民標建造一些大噸位的登陸艦艇。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法國建造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普遍用民標至少可以比用純軍標減少一半的造價。

實際上,造船軍標和民標,差距巨大。兩者從設計開始就不一樣。水密艙的劃分,有沒有防雷防衝擊結構都是重大區別,這些不僅要付出空間重量的代價,更會加大建造難度和工時,而這些關鍵部分,對軍艦生存能力影響很大。

雖然現代高檔民船都要求較高的抗沉性,也是雙層底,但是距離軍標還是差距很大。兩者工藝標準不一樣,建造鋼材強度不一樣,焊縫強度要求不一樣,電纜也不一樣。軍艦的電纜要有特殊保護層,電氣設備,鍋爐,各種泵,軍標和民品的質量標準和價格都是幾倍的差距。而在我國,凡是軍品船廠都要提前通過質量驗證,造艦工人持證上崗。

看一艘新船的模塊是用的軍標還是民標,只遠距離觀察模塊的外觀,是分辨不出這些模塊所用的鋼材的類型,但可以通過觀察模塊的結構強度,來判斷這是軍標船還是民標船。

軍艦的架構更密集,船體的支撐肋和船板的加強H型鋼骨,單位面積內密度都比民船大的多。作爲現代軍船之王的航母,水線以下的底倉,一定有防雷艙室結構和凱夫拉複合防雷裝甲,這是航母和其他大型民船的絕對區別。

在現有條件下,未來肯定還有二流到五流的國家用民標來建造大型軍艦充面子,甚至不排除試驗建造幾艘民標的輕型航母,但這都是省錢不省命的自欺欺人。其他國家都可以這麼做,唯獨中美不會這麼搞。既然能造真正的航母,還要啥自行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