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治局會議爲何關注城市停車場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釋放多個重磅信號。會議提出,穩定製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城市停車場”作爲“新基建”的重要內容,首次被提及。

隨着政治局會議的定調,以智慧停車爲主要方向的城市停車場建設,將成爲前景可觀的消費投資新支點,而長期困擾民衆的“停車難”問題,也將在這一輪如火如荼的“新基建”中逐步得到解決。

把錢花在刀刃上

衆所周知,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而隨着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花錢的思路和方法也要變一變。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投資,許多用在了被稱爲“鐵公基”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上,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這些投資曾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響徹大江南北的口號“要想富,先修路”就是這種作用的反映。

然而時移世易,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的傳統基建漸趨於飽和,其對經濟的拉動也出現了“邊際效用遞減”,同時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也開始增加。在新形勢下,如何把錢花好,讓“好鋼用在刀刃上”,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爲此,中央對症下藥,開出兩份藥方:補短板與新基建。

早在2018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表示要“確保把有限的資金投向那些能夠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的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表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發展空間較大,是促進有效投資的關鍵領域。

而在當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新基建”的概念也被首次提出。會議指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

如此來看,今年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點名”城市停車場,就是對之前“補短板+新基建”思路的細化和完善。正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峯所言:“投資新基建,不僅要補上傳統意義上的基建短板,還要爲長遠發展打牢基礎。”

未來解決城市停車難題,離不開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基建從旁輔助。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停車場建設,正處於補短板工程與新基建工程的交叉點上。

萬億級市場待挖掘

城市停車場建設,不僅對於有效投資有促進作用,還有着成爲消費新支點的潛力。

城市停車場的市場有多大?據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發布的《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僅2016年中國的停車消費已達4000億元。

抽象的數據背後,是實實在在的需求缺口。中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5億輛;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共有66個,北京、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與之相對應的,卻是中國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爲1︰0.8,遠低於發達國家的1︰1.3。

但停車位的增速很難趕得上汽車的增長速度,要解決停車難問題,還要在提高車位利用率方面下功夫。據ETCP智慧停車產業研究院介紹,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空置率達到44.6%,而全國城市超九成車位的使用率小於50%。報告也指出,當車位使用率提升到80%時,如上海、重慶兩市,車位供給量就將大於車位需求量。

一邊是“停車難”,一邊卻是“沒車停”,這正是停車信息不通暢造成的車位使用率低下。受需求驅動,市場湧現出一批智慧停車企業。其中的領跑者捷順、“停簡單”與科拓也已分獲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的投資。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助力之下,停車產業或將迎來整體性變革。

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發達國家,中國的停車市場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發達國家停車場的市場規模基本佔到整個GDP接近1%的水平,如果這樣推算,中國可能蘊含着萬億級的市場待挖掘。

直擊民生痛點“停車難”

在北京某媒體擔任夜班編輯的小陳,對“停車難”問題有着“痛徹心扉”的感受。

小陳告訴記者,他的家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沒有地下車庫。全小區兩百多戶人家的車,都放在小區內部的地面上。由於車位數量少於住戶數,因此小區禁止住戶安裝地鎖,全部車位供大家公共使用。

“這其實是個好政策,這樣小區的車位利用率很高,白天大家停車基本都能週轉開。但等我凌晨下班回家情況就變了。”小陳苦笑着說,那個時段小區已停滿了車,甚至一些消防通道上都停了車,“那個司機在臨時停車卡上也寫着‘不好意思,實在沒地方’”。據小陳回憶,有一次他在小區裏來回轉了三圈找車位,足足花了40分鐘,才終於停到了一個縫隙中。

小陳的夜班工作或許並非普遍情況,但小陳的訴求卻很有代表性。“我們小區旁邊就是一棟商業大廈,裏面的地下車庫有200多個車位,到了晚上都空着,但卻不讓進。爲什麼不能把這部分車位在夜間開放呢?即便交點錢也可以啊。”小陳說。

事實上,小陳呼籲的這項業務,市場上已有智慧停車企業在做。比如“捷停車”就推出了“閒時月卡”功能,可以在夜間小區車位已滿的情況下,引導車主到附近車位充足的商業中心停車。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停車基礎設施歸屬複雜,各自爲政,利益協調困難,而且缺少統一的信息網絡,因此這種模式的推廣也面臨許多困難。

而今,在政治局“點名”城市停車場建設之後,相信各地方會陸續有相應政策出臺,在協調各方利益、破除“信息孤島”方面,發揮政府才能發揮的作用,解決一些企業解決不了的問題,全力破解“停車難”這個民生痛點。(記者 韓維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