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80萬的畫,男子砍價砍到37萬,專家鑑定激動道:1500-2000萬

導讀:一位收藏愛好者爲了購買鄭板橋的《瘦竹圖》,大老遠跑到了東北吉林。只不過沒想到鄭板橋的畫沒看上,而是相中了另外一幅小圖。與賣家從80萬一路殺價到37萬元,最終成交帶回家。在北京請專家一瞧,厲害了!保守估計1500-2000萬元。

撿漏,是古玩收藏界的行話,意思就是花小錢,買到了大寶貝。這位撿大漏的收藏愛好者叫杭從明,他是以爲自身的收藏愛好者,也是揚州博古中心的“大畫癡”。有一會,杭先生的藏友告訴他,在吉林通化那邊有一個姓黃的藏家,手裏有不少名人字畫。其中就有揚州八怪鄭板橋的《瘦竹圖》,杭先生一口就答應了。

約了幾位專家朋友第二天就到了吉林長春。他們一行三人很快就與當初介紹的黃先生見面了,他們帶來的還有一個帶着封條箱子。根據黃先生的介紹,這個箱子是他爺爺的珍藏。因爲黃先生的父親早年去世,因此年事已高的爺爺就把這一箱子的畫傳給了黃先生。

在這八幅畫裏面,有一幅是杭先生非常看好的,錢維城的《山水畫頁》。這幅畫黃先生開口要80萬,不過杭先生最終還是給殺價殺成了四六折。返程之後,杭先生安耐不住激動地心情,立即聯繫北京的鑑定專家要求見面。

杭先生聯繫的專家,是來自北京的國家博館研究員,央視電視臺《鑑寶》節目的鑑定專家蔣文光老師。蔣老師看了前頭七幅畫,都是搖頭,結果最後看到錢維城的畫時,不僅頓住了。蔣老師認爲這幅畫是清代典型的字畫精品。

錢維城是清代乾隆十年的進士,後來成爲了皇宮的專用畫師。因爲畫得一手好山水,畫風細膩,運筆線條流程,風格獨特,深得乾隆賞識。因爲是給皇家畫畫,因此他的畫還有比較明顯的特徵,就是比較富貴豪氣。

蔣老師直接判斷這幅畫是國寶級的文物,正確的說法是曾經是故宮博物院中的文物。在那個木箱子裏面其實還有一封精緻的密函,上面首先書寫的是“國民黨西行政院珍藏手記”。而錢維城的《山水畫頁》被一塊皇家專用的綢緞包裹着。

最讓專家激動地則是冊頁上面共有七枚乾隆銜印,一爲石渠寶笈(石制保險箱),二爲石渠寶鑑(已通過權威鑑定),三爲寶笈重編(被列進國寶名錄),四爲乾隆御覽之寶,五爲乾隆鑑賞,六爲三希堂精鑑璽(冬日裏皇帝在三希堂取暖批奏章),七爲宜子孫(此畫適宜子子孫孫傳承下去,永世保存)。

這七枚印章印泥顏色幾乎相同,更有證據能夠證明畫作是真跡。而且宮廷特供的印泥,製作工藝複雜,即便過去幾千年顏色依然如新。蔣先生非常肯定這就是錢維城的作品,據說在故宮,這樣的畫幾乎看不到。他很激動的給出了一個保守估價,1500-2000萬元人民幣。如果可以上市拍賣,價格就不是幾千萬那麼簡單了。

原本應該是皇宮中的珍藏,但是卻流落民間。傳說當年的末代皇帝溥儀離宮前,攜帶了大量的國寶逃跑。塊跑到東北的時候,還用字畫跟老百姓換饅頭喫。聞名於世的《清明上河圖》就險些流失在了民間,因爲溥儀所帶走的字畫裏面就有《清明上河圖》。幸運的是溥儀在東北被蘇聯紅軍俘虜,而《清明上河圖》被收繳,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

一幅畫,擁有的是一個時代的特徵。看着它,猶如身臨其境。37萬買下了一幅國寶級的《山水畫頁》,直接翻了50倍不止。當然國寶文物,不能用金錢衡量。更重要的是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撿漏,靠運氣,但是更多的是靠實力。單純得憑藉自己的直接,那損失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錢, 也是截斷自己的收藏之路。勸解所有抱着撿漏僥倖心態收藏的朋友們,千萬不要試探。一失足成千古恨,否則那麼多錢扔出去,連個響聲都聽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