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技能,就像司機開車、廚師做菜一樣。

寫作可以分爲:技能,工具,興趣愛好三個層面。很多人都是在“興趣愛好”這個層面,憑着一腔熱血,盡情揮灑自己的表達欲,寫自己,寫周圍的人,寫生活,但很快就不滿足於此了。開始想進一步提升一下寫作,把寫作變成自己的“技能”。如果還能順便賺點錢,那就更好了。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有這個想法的人很多,比如我。但真的要往這方面努力,想系統的去練習時,卻又不知道該怎麼下手了。覺得寫作很難。特別是,好不容易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坐在桌前準備寫點什麼,可是呆坐半天,腦子裏竟一點東西都沒有,這讓人十分沮喪。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來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也就是沒有素材。方法是我在《學會寫作》這本書中學到的,我覺得很管用。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學會寫作》的作者是劉楊。在這本書中,他詳細了講了積累素材的方法,我摘選了三個比較實用的,跟大家分享:

一,感受法

想要寫出好作品,要有一顆敏感的心,能看到別人不注意的細節,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情感。

比如在《一縷煙》(《大裂》中的作品)中,作者寫到:

隱約中我聽到了在這平房的另一側有雞叫,是那隻被鞋帶拴着的雞,聽到那雞叫,我感到有什麼東西離我遠去了。我在南方的潮溼裏待了四年,房屋裏的黴味後來成爲一種令人安心的氣味,黴味和松節油混合在一起,是一種濃郁的香氣。而此時的房間只剩下乾癟的松節油味道。那雞叫在黑夜裏壓抑得像一個核桃被擠壓掉。

這裏就用到了好幾個感官詞:聽到雞叫、感到有什麼東西遠去了、聞到濃郁的香氣……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聽、看、摸、聞、嘗”,是一種直觀的感覺,這些感覺是組成日常素材的一部分,很多細節描寫都來自於這一類最直接的感受。

在所有素材裏,這一類素材最容易積累,但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視。

所以,我們平時練習寫作卻又苦於沒有素材的時候,可以詳細的描寫自己這一類感受。多鍛鍊“眼睛看,耳朵聽,手觸摸,嘴巴嘗,鼻子聞”的能力。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1.看

“有畫面感”,就是眼睛細微觀察。

生活中如何用眼睛蒐集素材呢?

(1)看主體,比如你要描寫一個人,就要記住TA當時的神情、穿着打扮、舉止動作,才能如實地描述。描寫一種美食,就要記住色澤,盛放容器,如果有其他人,觀察別人對這個美食的反應。

(2)看環境,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周圍的人等。

(3)人物的身體語言(其他事物就不需要這一步),很多時候細微的肢體語言往往能傳達更多的信息,比如,我們說一個人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眼神遊移,這就能傳遞很多信息,是不自信還是心裏有鬼?是害羞還是刻意地迴避一些事?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練習:

(1)有準備地去跟一個人交談,詳細地把交談過程寫下來,要注意到現場所有元素的細節,就好像你用眼睛這架照相機拍了高清照片一樣。

要求:儘可能多的細節;抓住最亮眼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感受。

(2)試着只從視覺的角度,描寫一盤菜。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情感。比如你看着眼前這盤……的……菜,突然想起一年前那個夏天,媽媽做的那道菜,當時發生了……事情。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2.聽

聽覺是我們經常會忽視的一種感覺。

汽車鳴笛,下雨的聲音,小孩的哭聲,音樂……

這些都會在某個特殊的時候,放大你的感受。在寫作中加入這些細微的觀察,能讓你的作品更打動人,就像在你失戀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首以前前任很喜歡的歌,讓你忍不住掉眼淚一樣。

我們也需要用這樣的細節,來打動你的讀者。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練習:

選擇某一個時間段,閉上眼睛,靜靜的聽周圍的聲音,把它記錄下來。比如現在是晚上11點17分,如果你還沒睡着,試試看;或者帶上耳機,聽一首歌,試着去揣摩這首歌有什麼故事,而你此時是什麼心情。

示例如下: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圖片來自《學會寫作》

3.聞

氣味,很多時候直通內心感受。

比如飯糊了的味道,消毒水味,黴味,汗味。

練習:

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從鼻子聞到的味道去描寫自己的感受;或者寫一個人,例如女人的香水味或者淡淡的洗衣液的清香;男人的汗味等等,試試寫出自己聞到這個味道的感受。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二,筆記法

會記筆記,是寫作的基本功。

很多人會讀工具書,因爲工具書條理比較清晰,記筆記也比較好記。一般是“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

但讀小說就不會了,只記住了故事情節。

如果你要寫作,讀小說就不能這麼讀。還要仔細揣摩小說如何編排佈局,使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有哪些寫作技巧等。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1)摘要法

把文章中好的句子、段落、方法、圖表等摘錄下來。這是最常見的讀書筆記的形式。

我自己做的最多的就是這一類筆記。上初中的時候,是語文老師要求我們這麼做的,那時候我們全班每人都有一個“摘抄本”,每天都把自己看到的好句子、好段落寫在這個本子上。每個周交上去一次,老師會翻看。

一開始我們很抗拒,覺得浪費時間,一個學期之後,就已經養成了習慣,平時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好的內容都會不自覺的記錄。這個習慣我一直保持到現在,仍然習慣手抄,因爲手抄的時候心裏也再次體會一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2)感觸法

這個方法在摘抄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加上自己的思考。

是一個內化的過程,真正把這本書的內容變成自己的。

在《學會寫作》這本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我覺得很好:

叫“三欄筆記”。

即:第一欄是書中你要寫筆記的那部分內容,第二欄是摘要,第三欄是你自己的感悟。

這樣以後想回顧這本書,就有跡可循了。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3)延伸法

看完一本書後寫一篇書評,就屬於延伸法。

比如我在寫的這篇文章,就是屬於讀完《學會寫作》這本書之後,做的延伸。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三,網上找素材

網絡給我們寫作提供了便捷,不太確定的知識,都可以在網上搜索。

尤其是寫歷史題材的小說,有很多我們不太懂的,像人物稱呼、一些詞語的使用,那麼上網搜一搜,就能避免鬧笑話。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你也可以每天晚上留出10到20分鐘,搜一搜今天的新聞,把它記錄下來,下次你沒有素材可寫的時候,這些新聞加上你的腦洞,說不定都能變成你的寫作素材。

三步積累素材,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附練習)

總的來說,素材積累是我們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好比“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素材可寫,你有再好的文筆,再會寫故事也沒有用武之地。而我們自身的經歷畢竟有限,很難有那麼多內容可寫,所以蒐集素材,就顯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

所以,文中介紹的方法,一定要去試試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然後堅持練下去。寫作非一日之功,需多多練習纔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