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一襲白色長裙,黑色披肩發的李娜出現在紀錄片《娜就是我》的觀影會現場。與之前那個在賽場上揮舞着網球拍,被曬得黑黑的女孩兒相比,如今的李娜身上多了一份知性和優雅,更多了一份母親的溫暖。

不知不覺,距離李娜退役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除了帶給她細微的皺紋之外,還有生活的智慧。

在她退役後第一部生活自述紀錄片《娜就是我》中,這個16歲就勵志要打進職業前十的倔強女孩,終於表示“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年齡漸長之間,脾氣火爆的李娜學會了和周圍的世界握手言和

李娜和姜山在紀錄片《娜就是我》的觀影會現場。

“退役的選擇有很多”

從退役以來,李娜一直沒有離開過大衆的視野,她身上的標籤越貼越多,影響力絲毫不減當年。

上個月,李娜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成爲亞洲首個獲此殊榮的運動員。再次走入聚光燈下,李娜坦言:“退役的時候沒有想過名人堂的事情,因爲進入名人堂不是成績很好就可以,必須要對網球運動做出一定貢獻。”

推廣網球運動確實佔據了李娜退役後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開辦一所“不以培養冠軍爲目的”的網球學校一直都是李娜的夢想,在她眼裏,“培養冠軍是體校做的事情”,而她只是想讓孩子們“享受這項運動的樂趣”。

網球就是李娜生命的底色,她退役後做的一切事情都與這項最愛的運動密不可分。雖然又上綜藝,又拍電影,但在李娜看來,這更像是一種打破大衆對退役運動員偏見的方式。

“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剛剛退役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運動員退役後只能當教練,但希望自己的經歷可以告訴更多的人,其實我們的選擇面很廣。

“家庭永遠是第一位的”

開始“網後人生”的李娜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作爲母親的她無疑是溫柔而有耐心的,她會給女兒扎滿頭的小辮子,給兒子買遙控汽車。或許是太早失去了完整的家,結婚生子後的李娜把“家庭”兩個字看得十分重要。

14歲那年,李娜的父親因病去世。“父親去世後,我的世界都變了顏色,感覺都是灰色的,”直到現在提起父親,以堅強示人的李娜還是會淚目。

當初父親只是希望她能拿到全國冠軍,但不曾想李娜一路過關斬將,在世界女子網壇拼得一席之地,支持她越走越遠的,也正是來自於家人的鼓勵。

“任何時間段的選擇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我們的目標是非常一致的。很感謝姜山,很感謝父母,我一旦決定做某件事情之後,他們是全力支持的。讓我感覺自己在奮鬥這條路上,家庭這方面會很輕鬆,不會有任何負擔。”

李娜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家庭永遠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去參加元老賽她都要看看孩子們是不是在放假期間,“如果孩子在上課,以後參加(元老賽)的機會也不大。

“優秀的老公是別人家的”

紀錄片中,李娜表示姜山是一個很好的丈夫和父親,但不優秀,“因爲優秀的老公都是別人家的”。

在李娜和姜山的愛情故事裏,沒有什麼海誓山盟的浪漫情節,只有久處不厭的日久生情,結婚十幾年後,他們還會拉着手在朋友面前跳舞,李娜會“嘲笑”姜山“求婚的花都是別人的”……

但一路走來,見證李娜低谷與輝煌的都是姜山。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用在這對夫妻身上再合適不過,從李娜職業生涯起步到現在,她走過的每一步都有姜山的參與。

姜山之於李娜,是丈夫,是良師,是益友,她曾在自傳《獨自上場》中深情地寫道:“只要有姜山在身邊,我就覺得自己還沒跌入谷底,還有翻身的機會”。

有人曾經這樣誇李娜:“幸虧中國網球有李娜,”李娜聽到後卻笑道:“幸虧李娜有姜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