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範

聽說90%的蚌埠人都關注了這個號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極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老街,它儲藏着一個城市幾百上千年的歷史韻味。

蘊含着一個地區的民間風情,彙集了一地最有價值的老物件,它是這個城市裏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前陣子小編路過中山街與中平街的那個岔路口,無意間看到了一家賣筆墨紙硯的老文物的店面,於是藏不住好奇的心情走了進去!

我國作爲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自然博大精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文字、文明蓬勃發展的同時,筆墨紙硯的發展也同樣蘊含了高深的技藝。

在國外,也有很多古老的書寫工具,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都漸漸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獨中國的筆墨紙硯仍然有着很好的流傳,甚至演化成爲了一門藝術,一種文化。

據老闆介紹到,他們這個店是七幾年開的,距今爲止四十多年了,一直在這個位置沒有離開過。

店裏面售賣着各種品類的筆墨紙硯,滿眼望去,古色古香。據老闆說道,現在年輕人用毛筆寫字的人太少,來他們這裏買筆墨紙硯的人羣大多都是寫愛寫字的老人家了。

作爲“文房四寶”中唯一躋身“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成員,紙自誕生起就一直在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交流、傳承與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筆酣墨濃,須落紙才終得圓滿;一碑一帖,一詩一畫,無紙也難以流芳。紙是記錄者、承載者也是見證者。

在當前的“鍵盤時代”“觸屏時代”,是它綿亙千載的文化堅守,爲我們保留了書寫和閱讀的質樸溫度。

破舊的水泥牆,熱情地老闆。讓我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裏面竟是各種文化傳承。

這個老文物商店裏保留着最初的本心,每一位來往的顧客也都是對中華文化傳承有份堅持的態度!

當然在蚌埠的有些地方依舊留有一些過去的建築,可能是後期的建設,但最初的心還是要保留一些傳承。

新華書店內的那一處建設,但凡進店都會駐足!

蚌埠市火車拉來的城市,一百年多前,蜿蜒千餘公里的津浦鐵路從這裏跨越淮河,讓沉睡的古渡漁村一夜之間成爲通南達北的交通要塞,進而逐步發展成爲區域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鐵路成爲蚌埠最重要的發展動力和最響亮的符號。

書店裏的這一處風景使得往來的人無限拍攝,沒事的時候,前往書店看本書,眼睛累的時候去轉轉,拍拍照,無不是一種悠哉的生活。

現代人的生活都是快節奏的,城市的建築也越過越以高樓大廈爲主,保留以往的生活環境少之又少,穿往市中心的路上,能看到許多樓宇間殘留的老舊房子立在那,那感覺就像風燭殘年的老人拄在風雨中!

城市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聚居地。它既是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容器,也是人們交流思想、體驗和傳播文化精神的載體。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前世今生,對文物的傳承現已成爲社會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蚌埠範商務洽談:1870552403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