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鶴壁】爲何此處的土地神身披鎧甲

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古城辦事處高村社區

爲何此處的土地神身披鎧甲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呂登緯提起土地神,想必讀者們不會陌生。在我國的廣大區域,各地一般有專門用於祭祀土地神的廟宇。各地的土地神一般身着氈衣,頭戴暖帽,以慈眉善目的公婆形象出現。但10月9日,記者在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古城辦事處高村社區採訪時,卻發現了一對裝束奇特的土地神石像,這對石像中的土地公公竟然身着鎧甲,威猛異常,與普通的土地神形象大爲不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身披鎧甲的土地神

這對造型奇特的土地神石像位於高村社區東淇河畔淇水關古官道旁的一處新建的土地廟內。兩尊石像高約1米,並排擺放在廟內的供桌上。當地人稱女性造型的土地神爲土地婆,男性造型的土地神爲土地公。

“村中原有土地廟的,這兩尊土地神一直都在廟裏供奉。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兩尊石像被人敲掉頭部並埋了起來,直到近幾年才被人挖出並移到了這裏。”高村社區80歲居民閆甫說,後來修繕石像的匠人根據老人們的回憶,爲兩尊石像補做了頭部,安放於此。

記者注意到,土地婆束髮長袍,神態和藹可親,與一般土地婆形象無異。引人注意的是一旁的土地公石像,該石像形象與以往土地公造型大不相同。

這尊土地公頭戴巾幘zé),上身着盤領戰袍,袍內着兩襠甲。腰繫結巾,小腹內的護心鏡半掩半露。石像下身着寬口戰褲,內穿魚鱗膝甲,足蹬戰靴。土地公石像不僅雕刻得十分細緻,衣着褶皺等處細緻入微,且鱗甲片片分明。同時這尊土地公的坐姿也十分傳神,栩栩如生,像極了一個久經沙場的戰將。土地公正襟危坐,一手叉腰,一手自然地放在膝上,顯得十分威嚴。

土地神裝束似宋代武將裝扮

究竟是何人制作的這兩尊石像?爲何此處的土地公形象又如此反常呢?我市文史愛好者張宗乾認爲,土地公所着戎裝與宋代武將裝束十分相似,其目的或爲祈求土地神保一方免受戰禍。

蘇州大學學者張蓓蓓認爲,宋代是中國古代軍戎服飾發展的一個承前啓後的時代,也是軍戎服飾發展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時期。正因如此,宋代軍戎服飾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徵。

“宋軍的裝束很好辨認。宋代是我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峯期,有不少描繪戰事、軍旅生活的畫作傳世,相互比較,不難發現這尊石像的裝束具有宋軍武將裝扮的特點。”張宗乾告訴記者,在古代,戎裝除了要具備靈便、防禦性強等特點,同時也具有規範的禮制。宋軍武將着裝嚴格遵循“衷甲制”,即鎧甲外常常套一件寬袖短衫,且習慣着缺胯袍,這些特點該石像的着裝都具備。

“宋代的政治風氣爲‘重文抑武’,反映在戎服上既是武隨文服。如‘衷甲制’,鎧甲外再罩袍服,顯然在作戰時並不具有過多的實用性。”張宗乾說,僅以其服飾特點來爲石像斷代顯然不嚴謹。此外,因宋代戎裝對明清武官影響很大,因此張宗乾認爲僅以裝束,無法對該石像的年代進行推測。

“宋代戰事頻繁,豫北地區又曾長期爲宋金拉鋸戰區域。假使這尊土地公爲宋代產物,或許和當地百姓祈盼土地神能顯靈保佑一方百姓免受戰火侵擾有關。”張宗乾推測。

該土地神或爲岳飛雕塑

然而記者在高村社區居委會的一份材料中瞭解到,村中曾有一座始建於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土地廟,但後被拆除。除此之外,高村社區古往今來另有廟宇十餘座,卻不再有祭祀土地神的土地廟或城隍廟。那麼這兩尊石像是否產自清代?如果是清代石像,爲何土地神又身着宋代戎裝?

張宗乾推測,若該土地神爲清代產物,那麼清代匠人將其刻畫成宋代武將模樣並非偶然,而是另有原因。

明代文人田汝成在其所著《西湖遊覽志》載:“淳六年,改諡忠武,已而學中復驚,嶽將軍降爲土神。景定二年從監學之請,立爲土神,封鄂王,改諡忠文廟,曰‘忠顯’。”即1246年,南宋皇帝曾官方冊封岳飛爲土神,表彰他的忠誠。

據《宋史·禮志八》記載,城隍廟即土地祠在當時全國已多到難以盡數。岳飛忠義形象又深入人心,同時是官方冊封的土神,因此民間各地爲其塑像供奉的並不罕見。

南宋所著《昭忠錄》中有一篇題爲《南昌武寧縣城隍祠嶽忠武王遺像記》的文辭記載,南宋武寧縣官員章子仁有一次到當地城隍祠祭祀,“環視繪堵間,有魁然容貌,儼然冠帶而隅坐者,駭而問焉”,當地人告訴他,城隍廟裏供奉的神像正是岳飛遺像。據此可見,在我國曾有過一段時間城隍廟、土地廟廣泛祭祀岳飛。

但張宗乾表示,這也僅僅是他個人的推測,要想真正弄明白這尊土地公石像的原委,還需專家學者進一步探尋。

土地神的由來

民俗界普遍認爲,民間祭祀土地神本質上是對土地的崇拜。東漢訓詁學家劉熙所著《釋名》撰文闡釋:“地,底也,言其底下載萬物也。”“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以採集、狩獵獲得,及至後來生產力發生巨大變革,人類進入農耕時代,我們的祖先仍是與土地打交道。然而土地有貧瘠有肥沃,農作物也會因此豐收或歉收。

原始先民不理解土地的肥瘠差別,他們主觀地認爲土地與動物一樣擁有靈魂,不同的靈魂擁有不同的喜怒哀樂,能控制當地的農作物產出。

於是,土地有靈的觀念漸漸在深受農耕文化影響的中國蔓延開來。隨着人們思維的抽象和主觀的意識,有靈的土地逐漸形象化,抽象的土地有靈觀念也就逐漸演變成了形象化的土地神。土地公、土地婆形象也隨之而生,其形象也爲世人廣泛接受。

總值班:霍海洋 責任編輯:韓智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