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氣溫升高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也會淹沒一些耕地,耕地面積減少也讓糧食總產量下降,並很有可能引發大區域的饑荒。英國早在2006年10月30日就發佈的《全球氣候報告》認爲,氣溫升高24℃會使世界15%-40%的物種滅絕。

全球氣候變暖究竟有多可怕?

作者:劉植榮

2019年8月5日,歐盟屬下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公佈的一項報告指出,今年7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今年7月的氣溫比之前最熱的記錄,即2016年7月的氣溫高出了0.04攝氏度。

哥白尼氣候變遷局負責人泰波在聲明中說:“雖然7月本來就是全球全年氣溫最高的月份,但我們的數據卻也顯示,這也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月份。”泰波指出,如果溫室氣體繼續排放,對全球氣溫造成影響,這個記錄未來還是會被打破的。

2015年12月12日,在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來自196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通過了歷史性的《巴黎協議》,這被認爲是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國際社會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達成的最重要的國際協議。根據《巴黎協議》,各締約方承諾,在工業化前水平上,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提出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表示:“當有一天,未來的人們回看此刻,他們一定會說全球合作確保了我們在氣候變化下的安全,巴黎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轉折點。”

如果按目前這種經濟態勢發展下去,本世紀內地球將升高4℃,那時,人類的家園將會是何等景象呢?

2012年11月6日,聯合國國氣象機構發佈最新調查報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2年創下了新高,達到了391億噸。按照目前的碳排放趨勢,全球溫度很可能在本世紀內上升4℃,這將讓全球熱浪滾滾,一些地區會發生嚴重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則會發生嚴重洪澇災害,讓海平面上升50-100釐米,讓地球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全球氣溫上升帶來的危害,任何國家任何人都無法倖免,但發展中國家是最大的受害者。

世界銀行2013年6月發佈了一個《降低熱度》報告,該報告通過大量模型推演,警告世人,全球氣溫如果在本世紀內升高4℃,這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3年11月19日發佈最新報告稱,除非全球協調採取更有效的遏制氣候變暖的行動,否則,全球氣溫最快在2070年上升3.5-44℃,僅非洲每年就要爲此花費至少3500億美元的適應經費。

英國早在2006年10月30日就發佈的《全球氣候報告》認爲,氣溫升高24℃會使世界15%-40%的物種滅絕。該報告還認爲,忽視氣候變化將最終破壞經濟發展,到本世紀晚些時候和下個世紀,經濟和社會活動會因我們今後幾十年的行爲面臨重大破壞的危險,其破壞規模與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戰爭和經濟蕭條相比不相上下。

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溫室效應的諸多危害被不斷公諸於世。2013年底,美國科學家公佈了一項新的研究結論:海洋酸性增加可加劇全球變暖。這個結論意味着,全球氣溫升高4℃的時間比過去預測的可能更早。這是因爲,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溫升高導致冰層融化增加了海水體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和海水體積增加雙雙推動了全球氣溫上升,這形成了一個可怕的迴路。

在全球氣溫升高4℃的情況下,世界幾乎所有地區的氣候將發生顯著變化,旱災和洪澇災害更頻繁,危害更大、更廣。例如,非洲中南部乾旱的幾率將大幅上升,降水量有可能減少30%,而東北部洪澇的幾率則會上升。東南亞酷熱的時間將增加到每年300天,強熱帶風暴及與之相伴的強降雨均會大幅上升。

全球氣溫升高會讓糧食總產量大幅下降。小麥和水稻等農作物光合作用的最佳溫度範圍在20–32℃之間,研究人員通對20世紀80 年代以來氣溫變化與農作物產量的關聯性研究發現,生長季平均溫度每上升14℃,水稻和小麥的產量就會下降8%。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如果全球升溫3–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所有農作物的總產量會下降約15%–20% 。

全球氣溫升高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也會淹沒一些耕地,耕地面積減少也讓糧食總產量下降,並很有可能引發大區域的饑荒。根據預測,到本世紀40 年代,如果海平面上升30 釐米,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將每年減產260 萬噸,降至2011 年產量的11% 左右。由於溫度升高導致的耕地減少和單位面積產量減少雙重因素的影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在本世紀30 年代至40 年代溫度升高2℃,可能會使當前玉米、小米和高粱產區的總產量下降約40%–80%;如果在本世紀60年代升高3℃,會使當前玉米、小米和高粱產區的總產量下降超過90%。

與農業類似,畜牧業對溫度變化也非常敏感。溫度升高導致植被由草本向木本演變,草場的消失會讓畜牧業萎縮,這不但導致肉類食品供給短缺影響人類的健康,也會讓很多牧民流離失所,甚至不得不會擁擠到城市謀生,給城市人口承受能力帶來巨大壓力。

全球氣溫升高也影響到漁業生產。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魚類會向高緯度海洋遷移,這就導致低緯度沿海國家的海洋漁業產量下降。世界銀行的報告認爲,如果在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升高4℃,越南的海洋捕魚量將下降16%,菲律賓南部的海洋捕魚量將下降50%。海洋食品產量的下降同樣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威脅。

全球氣溫升高也讓某些沿海城市面臨的風險增大,這些風險包括熱帶風暴出現的頻率加快,由於海平面上升海水倒流會損壞城市的基礎建設,淹沒一些城區,破壞一些衛生設施,使市民發病率上升。研究認爲,如果不採取恰當的行動,泰國首都曼谷預計將因極端降水事件和海平面上升而飽受洪災之苦。在本世紀30年代,全球氣溫將升高1.5℃,海平面將較目前水平上升15釐米,曼谷將有40% 的面積受災,如果在本世紀80年代全球氣溫升高4℃,海平面上升88 釐米,曼谷約有70% 的面積受災。

儘管研究報告不斷警示人們必須儘快行動起來,有效減少碳排放,遏制全球變暖的繼續惡化,但仍有不少國家的政府對此重視不夠,因爲這對一屆政府來說是相對遙遠的事情,採取減少碳排放的措施會阻礙當前GDP的增長。對個人來說,人們更關注周圍的環境問題,如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水源的有毒物質污染,空氣污染等,因爲全球氣溫升高對一代人來說是緩慢的,每年上升的溫度感覺不到,也就缺乏了民間的關注和推動。

但是,如果人們溫室效應一直麻木不仁,自然對我們的懲罰必然會由我們的後代承擔。爲此,各國政府和人民必須高度重視全球變暖問題,對全人類的共同家園地球和我們的後代負責,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減少碳排放,力爭在本世紀內讓全球溫度的升高不超過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