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泉州百歲老人 誰道期頤 難自理?他們武能揮鋤 文有妙筆

泉州網10月18日訊 (記者 陳玲紅 吳嘉曉 文/圖)百歲之人稱期頤。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要別人供養照顧。

但看看下文中我們採訪的四位百歲老人,哪有不能自理的樣子?該種地種地,該畫畫畫畫,就好像他們在一百歲時過的日子,和二三十歲時過的並無不同。

他們當中,最大的104歲,但那精神頭、樂觀勁沒有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衰弱。說起過去的歲月,他們的記憶和條理還那麼清晰;說到歡樂處,從胸腔裏笑出來的勁把臉上的皺紋疊得更深了。看着他們,你會更加篤信“老小孩”這個詞。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即尊敬愛護老人,但或許用敬佩這個詞更合適。有些人芳華之年就感覺人生痛苦無趣,而這些走過一整個世紀的老人,還能腳踏實地地投入生活,確實值得更多人學習。

期頤老人 李勉 100歲

自己掄鋤頭下地的 勤快阿婆

李阿婆的喫食都是自己種出來的。

永春縣一都鎮仙陽村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小山村,老阿婆李勉在這裏生活了近100年,從未離開過。雖然已到百歲,但老人並不覺得生活就應該被優待。兒子就在相鄰的房子裏,但老人家堅持自己料理生活,繼續住在古大厝裏,房子雖然簡陋,但還算整潔。每天早上約五點她就起牀了,喫過早飯後,有時候村裏走走,有時候曬曬太陽,午間總還會小憩一會。

房子雖然老舊,但老人家整理得乾乾淨淨。

一日三餐,李勉不僅自己做,而且連食材幾乎是自己供應的。屋後那一點田,現在不用擔着一家人的生計,老人種起來更輕鬆了些。200多平方米的大小,一年四季青菜、瓜果不斷,還有許多地瓜。一直到現在,她還能下地種菜、掄鋤頭挖地瓜,不僅能供自己喫,偶爾也能給晚輩分一點。

對李勉來說,100歲彷彿不算什麼,“100歲了我還是能幹活,還是能給你們點什麼”。

期頤老人 曾目 104歲

每天梳髻打掃的講究老太

曾老太依舊將自己整理得一絲不苟。

“知道你們要來,她早上3點多就起來梳頭了。”見到曾老太太時,她的兒媳婦就說老太太非常講究,每天都堅持自己梳頭綁髮髻。記者看到,老太太一頭銀髮,頭髮已經稀疏,但梳得非常精緻。“外面這個髮髻蓋是孩子們從香港買的,裏面的網是我自己織的,沒有這麼綁頭髮總是掉,很亂,不好看。”老太太說着,把髮髻上的髮飾拆開拿給記者看。記者看到盤着的髮髻,雖然編着麻花辮,但仍少得直貼在後腦上,可見髮量已經很少。即便如此,老太太也不肯讓頭髮有一絲凌亂,每天6點多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梳頭。和她住在一起的兒媳婦說,老人每天早上梳頭大約就要半個小時。

老太太帶領我們參觀她的臥室,簡單的房間裏收拾得異常乾淨利落,沒有一點老人味。她開玩笑說:“大家都住在樓上,我老了,爬不動樓梯,就像個保安一樣睡在樓下”。“這身骨頭已經摔了五次了,還沒有摔壞。”說着,老太太自己捂着嘴笑了。記者看她那身子,倒真不像摔過的樣子,哪怕是坐在椅子腰背仍然挺直。

老太太是個講究人,在她的衛生間裏,有兩條毛巾、兩塊香皂。她說一條毛巾是洗臉的,一條是擦身體的。香皂一塊是洗澡的,一塊是洗手的。“每次上完廁所,一定要用香皂洗手。”老太太說,雖然不能做什麼家務,但是她的衣服、碗筷她堅持自己洗,也當成運動了。因爲細緻,老太太的東西也一直保存得很好。她現在戴的戒指是她16歲時的結婚戒指,這麼多年了她覺得越戴越亮了。

期頤老人 粘芳龍 102歲

每天揀茶葉、畫畫的好心人

粘大爺還時常提起筆畫畫。

見到粘大爺時,他披着線衣馬甲正低頭和兒子女兒揀炒好的茶葉。兒子女兒分別都戴着眼鏡,老人家卻不僅沒戴,還能迅速抓起茶粒,分開茶粒和茶梗。兒子粘先生說,有時候他們擔心老人家會累,也勸他不要揀,但老人家十分堅持,一揀就是幾個小時。

老人家知道記者來,很高興,雖然耳朵已經聽不見了,但是一點也不影響他打開話匣,追憶過去。原來,老人一輩子都很辛苦,年輕時跑船,一家四男兩女的生活全部要靠他。可能是因爲太過操勞,在50多歲時,他曾吐血過一次,休養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緩過來。粘先生介紹,在他的記憶裏,父親也就病倒了那麼一次。他一直勞作到80多歲,直到母親過世,他才停下手中的活頤養天年,其間也幾乎沒有生過什麼大病。

粘大爺不用戴眼鏡也能很快揀出茶葉。

現在,老人家每天晚上9點便睡覺,凌晨3點多就會醒來,泡上一杯麥片之類的東西喝一點,趁着街上沒車時出去散步約15分鐘,然後回家看一會電視。到6點多,由粘先生爲他準備正式的早餐,喫過之後,他會再睡個回籠覺。老人有個愛好是畫畫,一直到現在仍然保持着,不用臨摹,只要拿起水筆,花鳥魚蝦像就自然在他腦中成畫,然後他再一筆一畫將之落到紙上。

對於父親的長壽,粘先生說,沒什麼特別的養生之道,他認爲可能是父親年輕時積下的福報。“年輕時,他會給人看皮膚病,到山上去摘草藥,都沒有收錢。到現在偶爾還是有人會慕名而來,他就給開藥方,治好了不少人。”粘先生說,不僅如此,想不開跳海的、上吊自殺的人,父親都救過,一個曾被救過的阿婆今年90多歲了,仍然活着。

期頤老人 王土珠 103歲

還能穿針引線、看報紙的老廚師

王土珠時不時還會拿起報紙翻閱。

103歲的王土珠在螺陽鎮村下村可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村裏的晚輩們提起他,個個豎起大拇指,“他記憶還很好,有的出門十幾年了,回來他還能想起來是誰”“前兩天有個崇武的魚販子過來賣魚,他還會跟人家講價,精得很。”

王土珠老人一輩子在村裏務農,也是個出了名的廚師,村裏有啥紅白喜事需要擺宴,掌勺的一定是他,並且一直堅持做到80多歲。現在“退休”後,他每天晚上9點左右就睡下,早上5點多就起牀,在村裏各處遛一遍,和鄉鄰及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話話仙”,回來喫過早飯後,他喜歡打一會紙牌。

不做廚師後,他會在大兒子那看家護院,偶爾幫忙喂點雞鴨。現在他仍然是耳聰目明,不用戴眼鏡就可以閱讀報紙,還能穿針縫衣。

相關鏈接

泉州現有百歲老人404人 比去年同期增加28名

泉州網10月18日訊 (記者杜妮娜)昨日(10月17日),記者從泉州市老齡辦獲悉,今年,泉州南安、晉江、泉港三個縣(市、區)的百歲老人人數排在全市前三位,分別爲:南安市113人、晉江市66人、泉港區43人;人數最多的鄉(鎮、街道)爲南安水頭鎮,共有百歲老人12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南安、晉江、鯉城區百歲老人人數有較爲明顯的增長,南安由93人增至113人;晉江由59人增至66人,鯉城由13人增至19人。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有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40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名。其中,男性49人,女性355人,女性百歲老人比例高達87.8%。全市最高壽老人爲惠安縣螺陽鎮後田村陳久老人,女性,今年112歲。全市目前最高齡男性爲石獅市湖濱街道玉湖社區的曾福,今年105歲。

近年來,泉州在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兜底保障方面不斷加強。自建立80歲高齡津貼制度以來,目前全市已有10個縣(市、區)開始實施,建立每人每月30-200元不等高齡補貼制度,其中泉港區將受益人羣擴大到70週歲以上老年人。泉州對百歲以上老年人實施固定生活補貼,補貼標準每人每月不少於300元,其中,臺商投資區發放標準爲每人每月800元,泉港區每人每月500元。此外,泉州還爲80週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全市各縣(市、區)均建立百歲老人長壽營養補貼制度,老年節期間,各級政府均爲百歲老人發放數額不等的慰問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