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是第49個世界郵政日,西安郵票市場如何?有傳言說有的郵票價格,一套就相當於一套房子的價格,8日,華商報記者走訪了西安郵票市場。

  1.故事

  交大老教授初中開始集郵

  “能培養細緻整潔的性格”

  74歲的張天鎰住西安交大二村,退休前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教授,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集郵。

  10月8日,在張天鎰家中,他拿出自己的郵票珍藏冊,好幾大本,時間、內容,都標註得整整齊齊,有不少上世紀50年代的信封,上面的郵票有列寧的頭像,有毛澤東和斯大林會面的照片,充滿了歷史氣息。

  “上世紀50年代,我上初中,那會兒課業負擔不重,也沒有現在這麼多娛樂項目,信件又多,我就喜歡上了收集郵票。”10月8日,在張天鎰家中,他說,那時覺得從郵票上能看到很多好玩的東西,所以他經常向身邊的大人要郵票,然後珍藏起來。

  上了高中後,因擔心影響學業,張天鎰就把郵票暫時封存起來,參加工作後,忙着搞科研,也沒有時間好好集郵。“上世紀80年代,我愛人和孩子在寶雞,我經常給孩子寄兒童讀物,又開始收集郵票,遇到一些郵票,還會根據上面的畫面去查典籍。”張天鎰說,真正開始大量收集、整理郵票是退休後,“把缺少的都買來補上,一張一張地整理。”

  “我的郵票都是留着自己珍藏和欣賞,沒賣過。”張天鎰說,他喜歡郵票是因爲郵票上承載着自然科學、歷史人文知識,而且集郵的過程能培養一個人細緻、整潔、工作有條理的性格。“現在的新郵票大多是電腦合成的,沒有以前的郵票好看了。”

  2.走訪

  郵票市場顧客少 店主無聊打牌

  8月10日上午,華商報記者走訪了西安郵票市場。在北大街一家郵幣卡超市,裏面沒有什麼客人。在一家櫃檯前,店主說,現在買郵票的人不多,市場不好。記者瞭解到,每套郵票幾十元、幾千元、幾萬元價格不等,“要看品相。”

  在鐘樓中國集郵專賣店,郵票珍藏系列,一組“紅樓夢”郵票售價425元,一組“文房四寶”售價535元,幾十元到幾千元價格不等。一名工作人員說,目前最火的是1980年發行的生肖猴,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枚生肖郵票,每一枚價格上萬,一套80張,買下來差不多需要100萬元。

  在西新街華山郵幣卡市場,整個市場冷冷清清,沒幾個顧客,幾名店主在一起打牌。一名店主說,雖然有的郵票上萬、上十萬,上百萬,但這兩年郵票市場很慘淡,“現在的人都不用書信了,而且年輕人是消費主力,都不太玩郵票。”

  一名姓陳的店主向記者推薦了4套郵票,他說,是他2014年買的,每套1000張,分別是龍門石窟、聖教序書法、大雁塔、李世民六駿馬,“我36500元買入的,現在26000元賣給你。”

  3.專家

  以前的郵票是藝術品 現在大多是電腦合成

  西安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駱延峯說,這幾年郵票有價無市,原因有發行量太多;郵票的使用減少;年輕人不太集郵,主要以退休後的老人爲主;就像炒股一樣,現在市場處於不好的時候。“郵票本來是用來寄信的,因爲郵票是一張國家名片,是文化載體,因此有愛好者收藏和欣賞,把它當成商品經營很自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駱延峯說,以前的郵票像一件藝術品,創作者要去實地觀察,然後畫,刻,再到印,一張郵票的誕生,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很大心血,創作出來很好看,但現在的很多郵票都是電腦技術合成的,一年的產出量相當於以前好幾年的產出量,而且質地也沒有以前的感覺了,還需要避免郵票上的畫面不犯常識性的錯誤。

  華商記者 文/任婷 圖/鄧小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