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丹東市將農村改廁工作的重心由衛生廁所建設調整到無害化廁所改造,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統籌協調農村戶用廁所、公共廁所和旅遊廁所建設,並與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農村污水治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同步規劃,實現“一體化”推進。丹東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當作農業農村的頭等大事來抓,特別是農村改廁工作,經過努力,到2018年年底,全市農村衛生廁所已達39.37萬座,普及率超過80%。

8月11日,記者在東港市合隆滿族鄉合隆村村民馬玉才家看到,新改建的旱廁乾乾淨淨,絲毫不比城市裏的洗手間差。“現在農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和城裏的差別越來越小了。”馬玉才高興地對記者說。

從馬玉才家出來,記者放眼望去,家家戶戶白牆青瓦,硬化路直通各家門口,柴草垛、雜物堆不見蹤影,房前屋後栽植了樹木和花草。污染少了,空氣好了,環境美了,合隆村處處呈現出美麗宜居的鄉村新風貌。

丹東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當作農業農村的頭等大事來抓,特別是農村改廁工作,經過努力,到2018年年底,全市農村衛生廁所已達39.37萬座,普及率超過80%。

今年,丹東市將農村改廁工作的重心由衛生廁所建設調整到無害化廁所改造,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統籌協調農村戶用廁所、公共廁所和旅遊廁所建設,並與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農村污水治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同步規劃,實現“一體化”推進。根據實際需要,今年,共有10332座農村戶廁納入改造計劃,計劃投資3000萬元。

在改廁模式上,丹東市充分考慮到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和不同農戶的需求,提出“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尊重自然、尊重農民意願”的改廁原則,對改廁工作實行分類指導,即能上污水處理系統、能就近利用城市管網、新建住房且能解決供水的,一律改水廁;不能解決供水和排水的地區,可建設無害化旱廁。

振安區依託鄰近城區的優勢,投資1.47億元將馬市島上5個村的生活污水接入城市管網,全部農戶廁所升級爲無害化廁所。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改廁3200座,其中水廁2950座。

在推進“廁所革命”的同時,丹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其他方面也同步推進。目前,全地區投入2.6億元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打造34個美麗示範村,在所有村開展整潔村創建;投入4386萬元清除農村垃圾21.4萬噸,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7%;全市642個行政村建立了垃圾收運體系,在所有鎮村實施農戶垃圾分類減量;新建農村污水處理廠11座,打造了18個綠化美化示範村。

來源:遼寧日報

責編:劉星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