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自由。

年轻人是最喜欢谈论自由的,因为他们对自己满怀信心,还没有被感受到年龄、能力和现实情况对人的种种限制。在国内,大概自从“80后”开始,年轻人普遍的观念就是人应该拥有自由,尤其是选择的自由。这自由意味着做感兴趣的工作,“站着把钱赚了”;意味着随时可以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意味着和喜欢的人恋爱,不喜欢了就分开……

这当然是很好的生活状态,人都会向往自由,我也希望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可是,当“90后”们都开是把“中年危机”挂在嘴边时,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自由,哪有想的那么简单。

“中年危机”可能意味着你背上了房贷,不敢随意辞职了;可能是你因为“到了生小孩的年纪”而生了小孩,又懊恼因此失去了所有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可能是刚毕业入职的新同事,很快就上手了工作,你看不出自己对公司做出了比他们更高的工作而害怕被取代……这时候,自由就完全成了年少时的无知无畏的妄想,大家也习惯了不去追求它,而只谈论眼前的不自由。可是这真的是生活的必然吗?我觉得并不是,但很难和身边的年轻人解释这件事。直到最近看到一本由一位在大理种地的日本人口述的书。

这位日本人名叫上条辽太郎,朋友们都叫他“六”。六曾是个hippie,常常在路上:在日本徒步,在澳大利亚学一种本土乐器迪吉里杜管的吹奏和制作,在泰国学习按摩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又一起定居大理,生了三个孩子,主要通过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六在大理的家

你们可能会问,不使用大型机械而靠人力用自然农法种地,怎么可能养活5个人?六说可以。因为生活的必需品,大都可以通过交换获得,六用自己种的大米和蔬菜,交换别人酿的酒和烤制的面包,“没钱也可以吃到很好吃的东西,很富足”。但也有确实需要钱的时候,这时候他的其他技能就派上了用场,他可以给别人按摩,或者在游人较多的路边吹奏迪吉里杜管,当然还可以在市集里出售他田地里的收获。

在书里,六说他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喜欢种地就种地,不抱着赚钱的目的做事,“应该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压力小”。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不想抱着赚钱的目的做事,就要掌握不同的技能,如果只能靠一件事情收钱,心就会很累,但是碰上感兴趣的事情就去学习,以后的人生就不会害怕了。”

*六和儿子在田里

现代社会要求人更专业,同样也使人失去了选择的能力,所以年轻人要去学更多的东西,看更大的世界,这样不仅自己有更多选择,也才能理解不同的生活选择。

我想现在可能我的早早遭遇了“中年危机”的年轻读者会质疑,像六这样的生活,如果健康、平稳是没事,可是万一遇到生病或者其他变故,他就没有足够的钱去负担了。这样想的你们,可能简单地把自由当作一件百分百的好事,却忽略了每一种选择,都有它要承担的代价,如同你选择了稳定,就要承担失去变化的代价。

*六与大理当地学校合作,将自然农法教授给小朋友

所以,我在这里介绍一种可能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的生活,也是我不会选择的生活,不是要鼓励我的读者去学习,而是想告诉大家,并不是诗与远方才叫自由,每一种生活上的选择,只要你充分理解它,就是自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