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自由。

年輕人是最喜歡談論自由的,因爲他們對自己滿懷信心,還沒有被感受到年齡、能力和現實情況對人的種種限制。在國內,大概自從“80後”開始,年輕人普遍的觀念就是人應該擁有自由,尤其是選擇的自由。這自由意味着做感興趣的工作,“站着把錢賺了”;意味着隨時可以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意味着和喜歡的人戀愛,不喜歡了就分開……

這當然是很好的生活狀態,人都會嚮往自由,我也希望可以過上自由的生活,可是,當“90後”們都開是把“中年危機”掛在嘴邊時,我們就不得不承認,自由,哪有想的那麼簡單。

“中年危機”可能意味着你背上了房貸,不敢隨意辭職了;可能是你因爲“到了生小孩的年紀”而生了小孩,又懊惱因此失去了所有自我的空間和時間;可能是剛畢業入職的新同事,很快就上手了工作,你看不出自己對公司做出了比他們更高的工作而害怕被取代……這時候,自由就完全成了年少時的無知無畏的妄想,大家也習慣了不去追求它,而只談論眼前的不自由。可是這真的是生活的必然嗎?我覺得並不是,但很難和身邊的年輕人解釋這件事。直到最近看到一本由一位在大理種地的日本人口述的書。

這位日本人名叫上條遼太郎,朋友們都叫他“六”。六曾是個hippie,常常在路上:在日本徒步,在澳大利亞學一種本土樂器迪吉里杜管的吹奏和製作,在泰國學習按摩並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兩人又一起定居大理,生了三個孩子,主要通過種地,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

*六在大理的家

你們可能會問,不使用大型機械而靠人力用自然農法種地,怎麼可能養活5個人?六說可以。因爲生活的必需品,大都可以通過交換獲得,六用自己種的大米和蔬菜,交換別人釀的酒和烤制的麪包,“沒錢也可以喫到很好喫的東西,很富足”。但也有確實需要錢的時候,這時候他的其他技能就派上了用場,他可以給別人按摩,或者在遊人較多的路邊吹奏迪吉里杜管,當然還可以在市集裏出售他田地裏的收穫。

在書裏,六說他是一個很簡單的人,喜歡種地就種地,不抱着賺錢的目的做事,“應該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壓力小”。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不想抱着賺錢的目的做事,就要掌握不同的技能,如果只能靠一件事情收錢,心就會很累,但是碰上感興趣的事情就去學習,以後的人生就不會害怕了。”

*六和兒子在田裏

現代社會要求人更專業,同樣也使人失去了選擇的能力,所以年輕人要去學更多的東西,看更大的世界,這樣不僅自己有更多選擇,也才能理解不同的生活選擇。

我想現在可能我的早早遭遇了“中年危機”的年輕讀者會質疑,像六這樣的生活,如果健康、平穩是沒事,可是萬一遇到生病或者其他變故,他就沒有足夠的錢去負擔了。這樣想的你們,可能簡單地把自由當作一件百分百的好事,卻忽略了每一種選擇,都有它要承擔的代價,如同你選擇了穩定,就要承擔失去變化的代價。

*六與大理當地學校合作,將自然農法教授給小朋友

所以,我在這裏介紹一種可能和大多數人都不一樣的生活,也是我不會選擇的生活,不是要鼓勵我的讀者去學習,而是想告訴大家,並不是詩與遠方纔叫自由,每一種生活上的選擇,只要你充分理解它,就是自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