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望診:口腔潰瘍6種分型對照大全,內附6個處方對症下藥

口腔潰瘍又稱爲口瘡,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超過10%,其特徵爲疼痛難忍,且易復發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患者可結合自己的病情分型選藥。得了口腔潰瘍一直不好怎麼辦?聽聽老中醫怎麼說。

老中醫:口腔潰瘍的6大中醫分型

1、脾胃蘊熱型

症狀:

口瘡數目較多,大小不等,可融合成小片狀,有黃色假膜覆蓋,周圍粘膜微腫高起,鮮紅,灼熱疼痛,多發於脣、頰、齦、齶等部位。

2、心火上炎型

症狀:

口瘡面積較小,可多個發生,多發於舌尖,舌前部或舌側縁,色紅,灼熱疼痛,可伴有口渴口乾,心中煩熱,小便短赤澀痛,失眠,舌尖紅,苔薄黃。

3、肝鬱蘊熱型

症狀:

多見於女性患者,口瘡常隨情緒改變或月經週期而發作或加重。多在舌側邊緣或脣部見黃白色口瘡,邊緣有較寬的紅暈圍繞。伴有心煩易恕,胸脅脹悶,口苦咽乾,失眠,乳房經前脹痛,月經多有失調。

4、陰虛火旺型

症狀:

口瘡反覆發作、大小不等、多在5毫米以內、呈圓形或橢圓形、基底成淺碟狀、灰黃色、有少許滲出物、邊緣整齊、周圍繞以狹窄紅暈、有輕度灼痛;伴有咽乾口燥、頭暈耳鳴、心悸健忘、少眠多夢、手足心熱。

5、脾虛溼困型

症狀:

口瘡數目少,面積較大,周圍水腫高起,瘡色暗紅或暗淡呈灰白色,癒合緩慢。常伴有頭重倦怠,口淡乏味,食慾不振,便溏腹瀉乏力。舌淡胖嫩有齒印,苔白滑膩,脈沉緩。

6、脾腎陽虛型

症狀:

口瘡潰爛,色淡白,不紅不腫不痛或飲食時痛,伴有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下利清谷,少腹冷痛。舌淡,苔白滑或膩,脈沉弱。

老中醫公開:口瘡反覆難忍,6個處方,對症下藥

1、脾胃蘊熱型口瘡

【治法】清熱瀉火,涼血止痛。

【處方】黃芩15克, 黃連10克,連翹15克,梔子15克,竹葉15克,生地黃15克,生石膏20克,大黃10克,甘草6克,升麻6克。水煎服。

2、心火上炎型口瘡

【治法】清心降火,涼血利尿.

【處方】生地黃15克,淡竹葉15克,木通12克,甘草梢10克,燈心草6札,黃芩12克,梔子12克,白茅根15克,連翹15克。水煎服。

3、 肝鬱蘊熱型口瘡

【治法】清肝瀉火,理氣涼血。

【處方】柴胡10克,梔子15克,車前子12克,木通10克,香附10克,當歸10克,赤芍12克,龍膽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 陰虛火旺型口瘡

【治法】滋陰降火

【處方】熟地黃1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藥15克,牡丹皮12克,澤瀉12克,茯苓15克,五味子6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水煎服。

5、脾虛溼困型口瘡

【治法】益氣健脾,清熱祛溼。

【處方】黨蔘15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陳皮9克,淮山藥12克,薏苡仁15克,蓮子肉15克,砂仁6克(後下),藿香10克,佩蘭10克。水煎服。

6、脾腎陽虛型

【治法】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處方】熟附子15克,乾薑10克,黨蔘15克,白朮12克,灸甘草6克,淮山藥15克,扁豆10克。水煎服。如瘡面潰爛久不癒合,有白腐者,可加蒼朮,五倍子,以健脾燥溼收斂。

對付口腔潰瘍,最專業有效的方法

在《中華中醫藥雜誌》中收錄有一去火排毒經典名方,肖家氏族百餘年的【槐 花 公 英 膏】選用槐花、蒲公英、菊花、金銀花等10餘味上等食用藥材,膏方64倍濃縮,一勺膏滋相當於十碗中藥。味道甘甜、清涼。

功效:

清熱降火、祛溼排毒,養肝潤肺、通腸利胃,從根本改變反覆口腔潰瘍體質,沒有依賴性和副作用。另外能夠增強免疫,並對上火引起的便祕、長痘、咽喉腫痛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溫馨提示:

作爲知 坤 堂 流傳百餘年的該方,目前已在食藥監管總局備案,且足不出戶即可找到。

口腔潰瘍預防方法:

1、保持口腔清潔

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菸酒,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

2、 飲食清淡

多喫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3、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養成一定排便習慣,適當多飲水,防止便祕,若患有腸胃潰瘍炎症疾病,應積極配合相關治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