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市,江蘇省泰州市轄縣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江淮之間,裏下河地腹地,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

興化古稱昭陽,又名楚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據考證,境內人類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約6000多年。興化誕生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等世界知名文豪和書畫家。

興化文化積澱深厚,人才輩出。自南宋鹹淳至清末光緒,有262人中舉,93人中進士,1人中狀元,全國罕見。

興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生態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百強縣,全國環保模範城市,世界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島菜花”聞名遐邇。

歷史沿革

相傳,春秋時興化屬吳,戰國時屬楚,爲楚將昭陽的食邑。昭陽受封於海濱之地(即興化一帶),死後葬於城西陽山。故興化又名“楚水”、“昭陽”。

興化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邑,地處蘇中裏下河腹地。境內河湖港汊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因四面環水,交通不便,地處偏僻,向有“自古昭陽好避兵”的說法。

據《方輿紀要》載,原興化縣境本爲海陵縣的一部分。五代十國時期吳楊溥武義二年(920年),自海陵縣劃出北鄉部分爲招遠場,後改爲興化縣,這是當代興化縣治的開始。南唐時屬海陵(後下通稱泰州)。

宋代的興化,始隸泰州,後改揚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升高郵軍爲承州,割縣(興化)治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復興化縣治,復隸泰州。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又建高郵爲軍,仍以興化隸屬,後又復隸泰州。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再隸高郵。

地方特產

中莊醉蟹

選用蜈蚣湖、大縱湖出產的螃蟹,配有冬蟲夏草、枸杞子、人蔘、花淑等名貴中藥材配製成三滷料,經過嚴密的21道工序精製而成,肉質細嫩,色清如玉,口味鮮美誘人,是早在十八世紀聞名遐邇的進京貢品,1898年獲南洋國際物賽會金獎,1984年獲江蘇省名特優產品稱號,1997年獲綠色食品標誌,2003年獲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

旅遊景區

玄武靈臺

海池河畔的“玄武靈臺”景區,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這是興化城內最具規模的一處人文景觀,擁有七百多年曆史。 玄武靈臺位於北城內海子池北高阜,始建於宋,最初名爲玄武臺,爲昭陽十二景中的玄武靈臺(清代避聖祖玄燁諱,曾改名元武臺)。元時知縣詹士龍於此讀書,故又名讀書樓 。

1538年,知縣傅佩開闢玉帶河引水入海池,爲鞏固城防重修此臺,並改名拱極臺,臺高6米,長16米,寬15米,佔地約1300平方米。正門有石刻“拱極”兩字。東西兩側各有圈門可以出入,東面平臺爲昭陽書院,天井北三間爲紀念屈原的屈子祠。

西過月洞門爲綠波亭,,亭北爲海光樓。1686年《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館於此。綠波亭西有花牆月門,內爲供奉政績卓著的興化歷代縣令的遺愛祠。1945年秋,臺毀於戰火。近年陸續重建,正逐漸恢復舊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