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顧名思義是穿戴衣帽的禽獸,泛指行爲卑劣,沒有德行或道德敗壞的人。過去對品行不端,手中有權勢的人,人們常常會在背後議論:別看他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人模狗樣的,其實他什麼壞事也幹過,簡直是衣冠禽獸。

也不知出自何人的精心設計,清代文武官員的朝服就繡有各種禽獸的圖案。頭上戴的帽子也非同尋常,其講究在於頂子上的飾品。這些繡有飛禽走獸的朝服和頂戴都是官階高低大小的標誌,也是官威的象徵。

清代文官的補子,一品的圖案是“鶴”,二品是“錦雞”,三品是“孔雀”,四品是“雁”,五品是“白鷳”,六品是“鷺鷥”,七品是“溪勒鳥”,八品是“鵪鶉”,九品是“練雀”。

清代武官的補子,一品官的圖案是“麒麟”,二品是“獅”,三品是“豹”,四品是“虎”,五品是“熊”,六品和七品都是“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馬”。

頭上的頂戴也有區別。文武一品官員爲“紅寶石頂”,二品爲“珊瑚頂”,三品爲“藍寶石頂”,四品爲“青金石頂”,五品爲“水晶頂”,六品爲“硨磲頂”,七品爲“素金頂”,八品爲“陰文鏤花金頂”,九品爲“陽文鏤花金頂”。

這樣一來,“衣冠禽獸”之說就算是名副其實了。在封建社會里,這身行頭是用來光宗耀祖,炫耀自己及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