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长按二维码关注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往期精选

2018\10\09

你未曾读过的六首咏桂诗:远于沉水淡于云, 一段秋清孰可分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提示:朗读音频在文章末尾

九月初三,“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夜晚,你一个人在河边踱步,心中多半是惆怅的。

不一定有什么烦心事,不一定听到雁的悲鸣,不一定看到黄叶的飘落……就这么莫名地,不可捉摸地愁了起来。

什么是“愁”?

宋代词人吴文英有一个很美的解释:“离人心上秋。”

心头若压一个“秋”字,情绪再难高涨,更何况你是一个离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开。一抹怅然,终于和萧肃的秋邂逅,“愁”便由此而生。

吴文英是一个写“愁”的高手,那种凄美的情愫,稍一触动,便流淌到了指尖,幻化成一行行哀艳动人的诗篇。

在这方面,诗中属李商隐,词中便属吴文英。

可惜,吴文英这个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间,并不是那么响亮。

今天,一同品读他的代表作《唐多令·惜别》。

唐多令

·

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与以往的赏析不同,今天诗词君不作过多的解读,留待诗友们自己用心去领悟。

首二句起得很妙,既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又是一个拆字游戏,给人以新奇的感受。接着点出与“愁”相关的意象——芭蕉。

一般来说,雨打芭蕉才会惹人愁思,所以李煜写道“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但对于离人来说,“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即使没有下雨,那风吹芭蕉的“飕飕”声,同样让人发愁。

第二个意象是高楼明月。秋夜澄澈,秋月娟娟,值得登楼一赏,这是普通人之言。离人可不这么认为,“有明月”的时候,反而“怕登楼”,因为害怕触动乡思,为已有的离愁注入新的愁情。

原来,词人是一个漂泊异乡的客子,于家乡而言,已有一层的离愁,如今客中送别,又增添一层的离愁。

过片开始叹息身世。“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一年即将到头,回家的梦,终究还是落空了。“燕辞归、客尚淹留”,燕子尚能回家,我却注定漂泊,作为一个多情的人,为何活得还不如一只燕?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出现了第三个离别意象——垂柳。柳丝摇摆,仿佛缕缕丝线,可以牵绊离人,系住行舟,如今正好相反,它不去缠绕行人(“裙带”指代女子),却来系住我追随她而去的行舟。当真是无赖之至啊!

古诗词赏析

吴文英一生中,大致出现过两个重要的女子,是她流寓苏杭时认识的两位恋人,其中一个香消玉殒,另一个被迫遣去,这首词很可能就是为追忆那些刻骨铭心的情事所写的。情真故意深。《蕙风词话》评吴文英词说,“大抵吴词不出一个真字,有真情,真境,真事,然后有真词“,所以,吴文英总能把寻常的题材,写得格外的哀感顽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