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長按二維碼關注古詩詞賞析

看久了會寫詩的

往期精選

2018\10\09

你未曾讀過的六首詠桂詩:遠於沉水淡於雲, 一段秋清孰可分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一行書信千行淚, 寒到君邊衣到無?

提示:朗讀音頻在文章末尾

九月初三,“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夜晚,你一個人在河邊踱步,心中多半是惆悵的。

不一定有什麼煩心事,不一定聽到雁的悲鳴,不一定看到黃葉的飄落……就這麼莫名地,不可捉摸地愁了起來。

什麼是“愁”?

宋代詞人吳文英有一個很美的解釋:“離人心上秋。”

心頭若壓一個“秋”字,情緒再難高漲,更何況你是一個離人,不忍分別,卻又不得不分開。一抹悵然,終於和蕭肅的秋邂逅,“愁”便由此而生。

吳文英是一個寫“愁”的高手,那種悽美的情愫,稍一觸動,便流淌到了指尖,幻化成一行行哀豔動人的詩篇。

在這方面,詩中屬李商隱,詞中便屬吳文英。

可惜,吳文英這個名字,在一般的讀者中間,並不是那麼響亮。

今天,一同品讀他的代表作《唐多令·惜別》。

唐多令

·

惜別

宋·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與以往的賞析不同,今天詩詞君不作過多的解讀,留待詩友們自己用心去領悟。

首二句起得很妙,既是一個自問自答的設問句,又是一個拆字遊戲,給人以新奇的感受。接着點出與“愁”相關的意象——芭蕉。

一般來說,雨打芭蕉纔會惹人愁思,所以李煜寫道“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但對於離人來說,“縱芭蕉、不雨也颼颼”,即使沒有下雨,那風吹芭蕉的“颼颼”聲,同樣讓人發愁。

第二個意象是高樓明月。秋夜澄澈,秋月娟娟,值得登樓一賞,這是普通人之言。離人可不這麼認爲,“有明月”的時候,反而“怕登樓”,因爲害怕觸動鄉思,爲已有的離愁注入新的愁情。

原來,詞人是一個漂泊異鄉的客子,於家鄉而言,已有一層的離愁,如今客中送別,又增添一層的離愁。

過片開始嘆息身世。“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一年即將到頭,回家的夢,終究還是落空了。“燕辭歸、客尚淹留”,燕子尚能回家,我卻註定漂泊,作爲一個多情的人,爲何活得還不如一隻燕?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出現了第三個離別意象——垂柳。柳絲搖擺,彷彿縷縷絲線,可以牽絆離人,繫住行舟,如今正好相反,它不去纏繞行人(“裙帶”指代女子),卻來繫住我追隨她而去的行舟。當真是無賴之至啊!

古詩詞賞析

吳文英一生中,大致出現過兩個重要的女子,是她流寓蘇杭時認識的兩位戀人,其中一個香消玉殞,另一個被迫遣去,這首詞很可能就是爲追憶那些刻骨銘心的情事所寫的。情真故意深。《蕙風詞話》評吳文英詞說,“大抵吳詞不出一個真字,有真情,真境,真事,然後有真詞“,所以,吳文英總能把尋常的題材,寫得格外的哀感頑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