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尾犯·甲辰中秋、門隔花深夢舊遊、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宴清都·秋感、掃花遊·送春古江村、唐多令·惜別、荔枝香近·七夕、鳳棲梧·甲辰七夕、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思佳客·癸卯除夜、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高陽臺·落梅、十二郎·垂虹橋、解蹀躞·醉雲又兼醒雨、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惜秋華·七夕、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點絳脣·越山見梅、燭影搖紅·元夕雨、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遊、花心動·柳、點絳脣·試燈夜初晴、醉桃源·贈盧長笛、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玉樓春·和吳見山韻、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天香·蠟梅、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等。潤玉籠綃,檀(tán)櫻倚扇。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在端午之日憶念他蘇州去姬的感夢之作。在詞人的詞集中有大量的作品主題都是懷念他一去、一死的蘇、杭二妾。據楊鐵夫《吳夢窗事蹟考》斷定,這首《踏莎行》就是爲懷念蘇州姬妾而作。 吳文英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踏莎行·潤玉籠綃註釋:

潤玉籠綃,檀(tán)櫻倚扇。繡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huán)亂。柔潤如同白玉的肌膚,罩着菲薄透明的紗衣。用羅絹團扇輕輕遮蔽着淺紅的櫻桃小口。脖頸上圍着繡花圈飾,還散發着淡淡的脂粉香氣。大紅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紋重重疊起,艾草枝兒斜插着舞亂的髮髻。潤玉:指肌膚。籠綃:簿紗衣服。檀櫻:淺紅色的櫻桃小口。檀,淺紅色。繡圈:繡花圈飾。榴心:形容歌女紅色舞裙上印着重疊的石榴子花紋。艾枝:端午節用艾葉做成虎形,或剪綵爲小虎,粘艾葉以戴。見《荊札歲時記》。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bān)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gū)葉生秋怨。午夢迷離。夢中歷盡千山萬水,其實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轉移。手腕上紅絲線勒出的印痕剛剛褪去。江面上的雨聲淅淅瀝瀝,卻無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蕭蕭的晚風吹着菰葉,那境味簡直就像已經到了秋季。一箭:指刻漏。古代計時工具。香瘢:指手腕斑痕。紅絲腕:民俗端午節以五色絲系在腕了以驅鬼祛邪。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縷。見《風俗通》。菰:水生植物,也稱茭白,可作菜,子實可食。

吳文英的主要作品有:

尾犯·甲辰中秋、門隔花深夢舊遊、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宴清都·秋感、掃花遊·送春古江村、唐多令·惜別、荔枝香近·七夕、鳳棲梧·甲辰七夕、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思佳客·癸卯除夜、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高陽臺·落梅、十二郎·垂虹橋、解蹀躞·醉雲又兼醒雨、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惜秋華·七夕、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點絳脣·越山見梅、燭影搖紅·元夕雨、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遊、花心動·柳、點絳脣·試燈夜初晴、醉桃源·贈盧長笛、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玉樓春·和吳見山韻、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天香·蠟梅、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