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創辦足球學校,到2006年將足球項目推廣進校園,青島崇鼎足球俱樂部堅持做足球青訓已經有20多個年頭。在足球青訓這條道路上,他們也一直走在前列。只是受到足球大環境以及自身企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影響,崇鼎在最近幾年的發展當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不過俱樂部兩位當家人鍾永勝、鍾永利卻沒有絲毫退卻或是想要放棄的打算。如何結合國外先進足球經驗,再造一套比“足球進校園”更先進的發展模式成爲了崇鼎未來發展的新目標和新思路。

敢爲人先:

首家提出“足球進校園”

業餘足球俱樂部與學校合作,讓學生們在不離開校園的前提下接受足球運動培訓,這是崇鼎在足球項目推廣之初就有的想法。用俱樂部負責人鍾永勝的話說:“目前的孩子資源包括場地資源還是集中在學校,不像外國有社區做保證,所以校園足球就是中國足球發展的基礎。”崇鼎在2005年左右有了將足球運動推廣進校園的想法,那時全國的足球大環境並不好,即便在足球城青島,也剛剛完成了職業足球從頤中到中能的轉手。崇鼎在此時介入青訓,是一個很大膽的想。俱樂部結合校園開展最基層的少兒足球推廣培訓工作,以全市25所中小學校作爲“培訓平臺”,並且那時崇鼎推進足球進校園,主打的就是“免費牌”。而對學生免費,就意味着培訓機構要有大量的前期投入。每年俱樂部投在校園足球的資金在幾百萬元左右。“現在算起來,每年都要投三百萬左右,我們可能是全國唯一一家真正自己掏腰包做青訓的業餘俱樂部。”鍾永勝說道。

以崇鼎足球俱樂部球員爲代表的中小學組球隊多年來參加了多項賽事活動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以業餘足球俱樂部的身份,將社會力量和學校資源結合起來,由學校提供場地、生源,俱樂部提供師資,在校園裏,利用放學後的時間訓練小球員。這樣的“崇鼎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發展不易:

輸送人才沒有合理補償

在推廣足球進校園這個計劃時,崇鼎是做好了“花錢”準備的,那個年代的房地產企業不差錢,但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受到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崇鼎的資金後來出現了一些問題,對足球俱樂部的輸血也被迫中斷。一些職業俱樂部用非常規手段到俱樂部挖走好苗子也讓崇鼎十分受傷。

過去幾年間,很多業餘俱樂部都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有自己的梯隊,另一方面跟學校合作搞青訓。崇鼎始終沒有,他們的想法是用十年的時間自己培養一支足球隊,參加青超聯賽或者參加全國中乙聯賽。七年的時間,崇鼎培養出了不少優秀的球隊和球員,像孫豪、馬超、李風印、姜偉勝選到了葡錦標,譚凱元、張玉磊、薛慶浩入選了恒大。最有代表性的宜陽路小學,不僅在青島市曾經叱吒一時,在2012年全國校園足球冠軍盃的比賽中,也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其中的“希望之星”譚凱元此後還被恒大挖走。

被恒大相中聽上去是一件好事,對於崇鼎俱樂部和譚凱元本人來說也是一件大事。然而,最近幾年間,崇鼎的不少小球員也都去了不同的職業俱樂部。作爲培養方的崇鼎,自己所做的一切彷彿只是“學雷鋒”:輸送球員,卻沒有獲得任何培養費的補償。

最近幾年時間,崇鼎培養出了很多人,但在與職業俱樂部的對接層面,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規則。“孩子往上走的話,進入梯隊或者職業俱樂部,應該給輸送人才的俱樂部一定的培養費補償,但是很難具體規定一個數字,只能碰到相應的情況,再跟俱樂部具體溝通。”鍾永勝說道。

步履不停:

“新模式”借鑑外國經驗

早在1995年的時候,崇鼎兩位當家人鍾永勝、鍾永利就曾創辦過永鴻足球學校,那時在全國足球熱的催動下,中國大地上湧現出上千家足校。永鴻還曾支持贊助過青島的“市長盃”校園足球聯賽。

後來隨着足校熱潮退卻,永鴻足校與其他足校一樣歸於無聲。事實證明,足校的模式目前在中國有些行不通。此後創辦崇鼎,力推足球進校園,鍾氏兄弟又經歷了一番波折。如今,身處足球熱潮當中,崇鼎的足球之路儘管走得有些艱難,但他們卻並不想放棄。並且,鍾永勝結合自己出國三年的經驗,想要把一些足球發展的新模式帶到青島。

鍾永勝曾在英國生活過三年,在此期間,他去了不少社區做調研。“英國的球隊基本都是以各個社區爲基礎,就比如我們青島,會有嶗山區隊、市南區隊、市北區隊,這樣本區的球迷對隊伍非常支持,也在本區內形成了歸屬感和一種足球文化,兩個區隊之間的比賽氣氛非常火爆,不要說贈票,就是買票都是一票難求。”鍾永勝介紹道。

中國足球想要發展,足球人口必須增加。也就是全民參與度必須提升。在崇鼎的規劃當中,如今的校園足球必須加大力度發展,老百姓參與足球的熱情也要更高漲。“新模式不是簡單幾句話能夠說清,涵蓋的內容比較多,主要的目標還是影響更多人羣來參與足球,建立一個城市足球文化,這也需要政府層面更多支持。”鍾永勝表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