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幾天你因爲不知道什麼,會讓人認爲你不在網絡時代,那非《中國新說唱》莫屬。自該節目賽制進入最後的階段開始,已強勢霸佔熱搜榜第一3天時間。最後的晉級如火如荼,在網上掀起的風波讓網民們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它的熱度。

重點:《中國新說唱》發展

爲方便更多人的理解,概略的普及一下《中國新說唱》的節目性質。它是2018年愛奇藝平臺打造的S+級自制超級網綜。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劇集式”敘事理念製作的真人秀節目,第一檔華語青年說唱音樂真人秀。由陳偉擔任總製片人,車澈擔任總導演,劉洲擔任音樂總監。在兼具“燃、酷、潮“三大基因的同時,將中國元素與說唱音樂的華麗碰撞,以及新時代新青年的自信表達,以推動《中國新說唱》更好地迴歸音樂本身爲目的,而打造的又一場華語青年說唱音樂盛會。

之所以說“又”,是因爲早在2017年愛奇藝就主辦了《中國有嘻哈》音樂選秀節目,由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和金牌製作人車澈聯手製作 ,吳亦凡、張震嶽&熱狗、潘瑋柏擔任明星製作人。顯而易見今年愛奇藝將其重新命名爲《中國新說唱》從而使中國說唱與音樂更加深入的結合。

重點:中文說唱的難度

也許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說唱對於中國話來講是有難度的,因爲中文有四個聲調,可以試着讀一下“陽和賞”兩個字不同聲調的發音。這個地方就是影響中文說唱的一個限制區。但是我們回過頭看英文,它是沒有聲調這一說法的,將其理解爲一個聲調的也可以。所在,一旦在說唱的過程中增加了聲調,就會給人感覺有點“唱”的意味。當然還有就是押韻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押韻的歌好聽,但是中文說唱大多數都是僅限於尾押,這樣唱出來的句子未免太單調,而看英文,就沒有這麼多限制,如果用中文在句中押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算你想好了句中押,甚至首押。可能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就根本不搭,漢語中往往一個字就代表一個意思,而英文往往好多個詞才能組成一個意思,而這樣就給押韻帶來了更多的機會。還有就是,漢語中一個字的發音就是一個音節,這也是限制中文說唱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英文單詞中,這個詞可以拆開好幾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發音聽衆也可以聽得懂,所以,英文給押韻帶來了很多新的可能。

接受:接受不了說唱,是真的有代溝

嘻哈說唱並不是近兩年才傳入到中國,但爲什麼說唱在這兩年會漸漸進入到媒體主流,進入所有羣體公衆的視野。這可能和我國年代發展歷程有關,不說70後,對於80後的小編來說,說唱的形式在我們小時候,如果用來讀書,老師會認爲你是在唸經。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在讀書時一定要字正腔圓,思想上已經被植入說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理念,所以,現在聽到說唱並非是牴觸心理,只是喜好上不會傾斜於它。

嘻哈文化在80後年代的羣體並不普及,雖然有部分人喜歡街舞,但是大都爲了耍酷,沒多少人理解嘻哈精神,更不要提那些不玩嘻哈的,當時的年代對嘻哈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托馬斯,切克鬧的層面上。另外錯誤理解也導致說唱被誤解,就如同日本視覺系搖滾到中國就變成了殺馬特一樣,說唱也被喊麥的歌者弄的變了味,雖然他對早期嘻哈起到了一定推廣作用,但畢竟本身還是r&b。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他們和真正說唱的區別,所以在早期的一些非主流搞的說唱也讓很多人誤以爲說唱就是非主流的東西。當然,即使沒有這些東西也有不少人會把說唱和唸經畫上等號。還有一點就是說唱文化battle和diss這兩塊會讓不喜歡髒話的人無法接受。畢竟不是人人都知道軟嘴脣。

但90後的教育環境以及網絡的發展,讓他們這些更爲年輕的主體,更能理解並發展說唱音樂,這也是近兩看說唱音樂火爆的原因。據人口調查數據顯示,80後的人口總數是2.28億。90後的人口總數是1.74億,00後的人口總數僅有1.47億。從人口占比數量上來看,90後羣體在後續的市場風向標上將取到主導的作用。而如今,市面上的曲風有許多種,但受大家追捧的曲風越來越少。而由於90後羣體喜好在市場的佔比越來越重要,其宣傳作用,在當下年輕人社交圈層裏“種草”一詞被使用的頻率極高。它是指“把一樣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過程。所以這種小衆曲風變得越來越受大家的認可,成爲潮流先鋒。無論是它以人聲的吟唱來代替音樂中旋律的部分,還是清晰濃郁的節奏感和朗朗上口的通俗歌詞,都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所以,在這個家家都有90後年輕人的時代,家庭整體必將受到影響。就像智能手機對60後年代羣體的影響一樣,70、80後也必將接受新的音樂方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