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難,找張書記。”在屏山縣西城社區,人稱的“張書記”是個傳奇人物,不僅能解決社區大小事,還能發動大家關心老人、關愛兒童。這位“張書記”就是屏山縣屏山鎮西城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忠銀,同時他還是屏山鎮莊子村第一書記,屏山縣愛心協會首任會長。

身兼數職,工作任務繁重,但對張忠銀而言,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將公益事業進行到底。

重陽節活動上,張忠銀(右1)祝願老人們老有所樂。

“我曾經在部隊呆過12年,所以受到的影響比較大,更熱衷公益事業。”張忠銀記憶猶新,小時候家裏條件比較艱苦,最苦難的時候還得向親友借糧食喫。度過那段難忘的歲月,張忠銀漸漸看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我的老家就在現在縣城所在地,以前這裏只是個村莊,但隨着屏山新縣城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快,縣城全面搬遷的第一年,我就決定了回來工作。”

張忠銀很欣慰地看到家鄉發展的日新月異,但也發現還有許多困難羣衆仍需要大家的關心幫助。“2013年,一次下鄉途中,偶然看到有個小孩子大冬天還穿着涼鞋,真的難以想象。”那一次經歷對張忠銀的觸動很大,回來之後,他把女兒平日不穿的衣服都整理在一起,準備在下次下鄉時贈送給需要的孩子。

一個人默默的行動,堅持了一年多。2015年,張忠銀開始與愛心人士籌備成立屏山縣愛心協會。“因爲此時,宜賓市各區縣都有了民間愛心組織。”2015年9月,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屏山縣愛心協會正式成立,張忠銀當選了第一任會長。

張忠銀(左1)組織大家關愛留守兒童。

“剛開始只有20多名會員,慢慢地又湧入了許多愛心人士。”張忠銀表示協會成員多數都是機關幹部,後來加入了許多企業工作人員和個體經營者。有時候爲了活動,甚至有的老闆會暫停一天營業,帶着所有店員一起加入到公益活動中來,非常難得。

今年初,張忠銀通過聯繫在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同學,爭取到了百餘套羽絨服捐贈給屏山縣新安鎮新春小學的孩子們。當志願者們前往學校時,還未走進校門,就看到可愛的孩子們排着兩列縱隊在校門外歡迎,校長莊克兵熱淚盈眶地連連道謝,更是讓志願者們感動不已。“在新春小學工作了30多年,第一次有志願者走進我們學校,謝謝你們。”

每一次活動後,張忠銀都會因爲受助人感激的笑容,更加堅定正在從事的公益事業。現在,屏山縣愛心協會已發展會員一百餘名、志願者四百多名,開展活動50餘次,惠及羣衆上萬人,並堅持每月深入學校、貧困地區做公益活動,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羣衆的一致好評。

宜賓日報記者 鄧燁 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