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在这一天都会倡导大家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但老人上了岁数,特别容易出现咳喘的情况,尤其是北方的老人。此时,老人会十分痛苦,经常是痰涎壅盛、呼吸阻塞、咳喘不断。这种情况下,除了陪伴,我们如何给予老人更贴心的关爱呢?

这个时候,可以请医生开方,化痰平喘。在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辅以一种简易方:三子养亲汤。方子里的所谓三子,分别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苏的种子,俗称苏子。苏子对于肺气不能下降导致的痰涎壅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这个三子养亲汤,正是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组成的。这个方子有什么作用呢?

➀ 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均系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➁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有三位读书人,来请我为他们的父母开方子。这些老人,都是年龄大了,咳嗽,气向上逆行,不能平复,痰很多,感觉堵塞。因为病情比较急,这些人都为他们的父母感到焦虑。我却不想把这种情况当作病来治疗,我觉得应该想一个比较平和的简易方,于是精心设计了这个三子养亲汤,用于奉养老人。这个方子,后来成了一个化痰平喘的经典方子,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

➂ 创立这个方子的韩飞霞是位高人,他是位道家人物,创立的这个方子是个千古名方。韩飞霞的父亲,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事将领,但是因为他长期在外,年龄大了以后,身体难免出现问题。而韩飞霞则以医药侍奉老人,在他写的《韩氏医通》这本书里面,就有他为亲人而开方的案例,甚至有已经病得很重了,被他力挽狂澜拯救过来的案例。

在当今社会,我们普通人的身体,除了阴虚、血虚、气虚等问题之外,往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痰湿壅盛。这里我们所讲的痰,并不单单是咳嗽而出的痰,还有体内液体,逐渐凝结,无法流通而形成的黏稠状的物质,这在中医里面,也叫痰。这种痰,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营养过剩、血脂高、血液黏稠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所以,对于那些经常食用肥甘厚味,身体肥胖,感觉痰多,血液黏稠,血脂数值紊乱的老人,可以采用化痰的方子来调理。此时,三子养亲汤就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服用的方法,可以这样:炒苏子60克、炒莱菔子60克、炒白芥子30克,混合均匀,研成粉末,温水冲服,每次3克,每天2次。

另外,如果老人痰湿过剩,会出现所谓的“痰核”,就是皮里膜外,形成大小不一的疙瘩。有的鸽子蛋大,有的黄豆大,按上去软软的,可以移动。有的人会在皮肤里面出现很多,有些患者甚至浑身都是。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痰湿过盛引起的。这类患者服用三子养亲汤,可以慢慢化去痰湿,痰核也会逐渐化去。在我所见过的此类医案中,三子养亲汤对绝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如果能请附近的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再对症加上口服的汤药,疗效会更好。到日式料理店吃生鱼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正规的日式料理的厨师,在生鱼片下面,会放上紫苏叶,在旁边,会放上萝卜丝。然后,我们会蘸着芥末吃这个生鱼片。

这就是三子养亲汤的思路。这里面,就有紫苏叶、萝卜、芥末这三种食物,而三子养亲汤,这些菜园里的食材,居然就可以调理身体,这也是大自然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在今天这个敬老、爱老的传统佳节里,给老人最好的陪伴和关爱,与他们一起度过美好的一天。

以上内容摘自《救命之方》,罗大伦/著。图片来源于摄图网。转载请注明以上版权信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