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截圖。

交通銀行官網截圖。

紅網時刻10月9日訊(記者 肖娟)9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隨着理財新規的落地,多家銀行用實際行動響應。國慶節剛過,1萬元起購的銀行理財產品紛至沓來。

近日,記者從湖南銀行業瞭解到,包括農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浦發、華夏、興業、光大、廣發等在內的10多家銀行已經或即將開始執行理財新規,下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

新規 湖南10多家銀行正式落地

今日一早,一銀行客戶經理就給客戶羣發了消息“廣而告之”:“爲進一步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本行自10月9日起將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調整爲1萬元。”

截至記者發稿前,包括農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浦發、華夏、興業、光大、廣發等在內的10多家銀行銀行紛紛發佈公告,下調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至1萬元。

銀行業的密集行動,帶動了更多銀行加入到下調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的隊伍。一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總行資管部正在擬文件。甚至有銀行連夜發佈公告,降低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門檻。

不僅是人民幣理財產品,部分外幣理財也下調了銷售起點。記者從中國銀行官網公佈的銀行理財列表上看到,一款長期開放類理財產品起售金額爲2000美元,之前這類型的門檻爲8000美元。

此外,淨值型理財產品也在部分銀行的下調範圍之內。

算賬 1萬元買理財比貨基收益高200餘元

在下調銀行理財產品起購金額爲1萬元的同時,部分銀行設置的追加金額低至1元,向各類“寶寶類”產品看齊。而在此前,銀行理財的追加金額多爲1萬元。

降低銀行理財門檻,對投資者有哪些影響?

華夏銀行長沙分行個人業務部總經理顏凱表示對投資者是利好,“以前對銀行理財設了5萬元門檻,對一些投資者而言,高收益的銀行理財可望不可及。銀行理財降至1萬元起售,對資金有限的投資者而言增加了理財的渠道。”

他簡單算了一筆賬,1萬元買“寶寶類”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約爲2.8%,收益爲280元;若購買年化收益5%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爲500元,二者相差220元。

分析 未來更多銀行理財將加入降低門檻的範圍

就目前而言,銀行多是分批次進行調整。從產品風險來看,銀行大多選擇了中低風險、靈活型的理財產品作爲下調銷售起點的首批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很多,需要進行梳理,我們現在最緊要的是把最熱銷的產品降低購買起點。”顏凱表示,降低理財產品起購金額需修改產品說明書,併到銀保監會進行備案,後續還需修改宣傳資料等,因此需循序漸進。

新規給銀行的過渡期截止日爲2020年12月31日。這意味着,未來更多銀行將跟進,銀行也會開放更多低門檻的理財產品供投資者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