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張耒在許州做官的時候,曾經愛上一個名叫劉淑奴的歌伎,他卸任離開許州以後,爲思念劉淑奴寫過兩首詞,《秋蕊香》就是其中的一首,用代言體手法,寫對方相思的濃烈的感情。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如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依舊。

張耒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在政治上因蘇軾的牽連,累遭貶謫,但是在詞的風格上卻沒有蘇東坡的豪放氣勢,現在流傳很少的幾首詞中,倒是和柳永、秦觀的詞風相近,這首《秋蕊香》可以看做代表作。

張耒: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上片寫景,由室內寫到簾外,是寓情於景。頭兩句先寫從疏簾縫隙間穿透進來的風。使金獸爐中的一線香菸嫋嫋飄動,以動襯靜,表現出室居人的孤寂心情。這因爲飄動的香菸,難道不正是多情姑娘的心靈的遊絲呢?“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兩句,透露出了姑娘內心的隱私。原來她從寂寞空房的爐煙嫋嫋記起當時兩情相悅的往事,如今兩地分離,教人怎不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內走出簾外,在朱欄繞護的迴廊上,一遍又一遍地依欄望着,從白天盼到黃昏,從黃昏盼到皓月流輝的深夜。“月華如晝”,說明這是一個月白風清的良夜,往日相聚,兩人濃情密意,何等歡愛,可是如今天各一方,形單影隻,欲語誰訴?怎不教人深深惆悵!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上片的寫法也是這樣的。

張耒: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下片寫景,借外景反襯內心的苦悶,是以景襯情。下片的內容構思是由上片“月華如晝”一句生髮開來的。因爲在皎潔的月光下,她發現自己獨立的身影顯得分外消瘦,從而追索這令人消瘦的原因,原來是“別離滋味濃於酒”。“濃於酒”三個字用的非常忙妙。銀色的月光照見了她的伶俜瘦影,同時又寫出東家牆頭的重重煙柳,兩者相互映襯對比,不覺感從中來,發出如怨如慕的嘆息:“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牆東的柳樹,到春天翠色依然,而自己的情懷則不是之前的樣子了。拿有情的人和無情的柳相比,看似無理,卻表現出她的癡情,傳達出她的心曲,這要比直接深情感人的多。

張耒: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這首詞寫景純用白描,毫不雕飾,清新流麗,而情寓其中;寫情,直抒胸臆,決不做作,層層轉跌,入木三分。其中絕無香澤綺羅之態,唯有不加矯飾之情。使詞作具有清新流麗的風格特徵。這首詞風調清麗,情致纏綿,在婉約詞中也屬上乘之作。

關於張耒的這首《秋蕊香》你還有什麼其他的解讀呢?歡迎大家交流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