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人,主要指南非早期的荷兰移民者,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宗。一部分受法国政府迫害的法国胡格诺教徒(加尔文宗),逃往荷兰,辗转来到南非,也融入到布尔人中。还有少量德国移民,也混合于布尔人中。

布尔人

布尔人说的阿非利卡语,是以荷兰语为主,混合了法语和南非土著语,而形成的一种语言。

布尔人的名称来源于荷兰语农民一词(Boer),布尔人刚开始主要在南非经营农牧场,大量使用非洲奴隶,为好望角的海洋贸易中转站提供食物补给。布尔战争后,布尔人改称阿非利卡人。

南非地图

阿非利卡人至今仍然是南非白人的主体,有270万人口(南非白人占总人口的8%)。第二大南非白人族群,是英国殖民者的后裔。

美国独立后,在“昭昭天命”的思想指引下,发生了持续近百年的西进运动。美国人不断驱逐和屠杀印第安人,占领其土地,一直到太平洋沿岸。所谓“昭昭天命”,是美国人的一个借口,说这片土地是上帝的天命赐给美国人的,印第安人靠边站,否则格杀勿论。

美国人有印第安人没有的枪杆子,难道还不“昭昭”吗?

五月花号把一帮英国清教徒运到今天美国麻省海岸,建立了美国北方的第一块殖民地。清教徒也是加尔文宗的一支,和布尔人是一个教派。

所以,布尔人也有昭昭天命的思想:上帝先定布尔人为黑人奴仆的主人。布尔人在1836年,开始了向南非北部的大迁徙运动,和美国人的西进运动遥相呼应。

布尔人有四件法宝:加尔文教,火枪,马,牛车。

加尔文

为了争夺布尔人控制的兰德金矿,英国人和布尔人发生了布尔战争。英国人调动了近45万军队,相当于全部布尔人的总人口,用了36个月才打败布尔人。

殖民者把布尔人描绘成酷爱自由的天使,大迁徙运动和布尔战争都是为了保卫布尔人的自由天性。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不错,布尔人酷爱自由,但那是酷爱奴役非洲人的自由。

布尔人一直在使用科伊人仆役和班图黑人奴隶。英国人从荷兰人手里夺取了南非殖民地,不久之后,就发生了废奴运动。

废除奴隶制,非常冠冕堂皇,布尔人也无法辩驳。毕竟上帝的子女是平等的,不过布尔人认为:布尔人比黑人更平等!

布尔人给黑人奴隶换了一个名字:学徒!来我的农庄学放牧和种地。

换汤不换药。

其实“学徒”就是奴隶换了一个名字而已,大部分的布尔人当奴隶主当惯了,根本不懂放牧和种地,反而是黑人更懂得农牧业。

布尔人民团

布尔人虽然在布尔战争中失败了,但依靠白人中的人口优势,通过选举方式和平控制了南非。阿非利卡人(布尔人)不断倒行逆施,强化对黑人的压迫,实施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不惜接受联合国的全面制裁。

一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南非才最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魔鬼,还是天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布尔人的历史。1.布尔人来到南非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最终达到印度,打通了西欧直抵印度的航线,带回了大量香料。

好望角原来叫风暴角,西侧有极其强烈的大西洋西风带,千吨以下的小帆船根本不敢在此地登陆。

好望角

葡萄牙人虽然发现了好望角,但没有占领此地,而是占据了风平浪静的莫桑比克港,作为补给站,航行时也要远远绕过好望角的风暴带。

1510年3月1日,葡萄牙首任印度总督阿尔梅达,任职期满回国途中,经过好望角。他坐的是一艘大船,准备上岸抢劫土著科伊人的牛羊,让自己的退休金更丰厚一些。

科伊人也不是好惹的,他们都是优秀的弓箭手。

葡萄牙人的火枪技术还比较原始,无法压制科伊人弓箭手的毒箭。

结果阿尔梅达被射死,一同上岸的150个随从也被科伊人杀死。

从此,葡萄牙人畏惧好望角。

十七世纪,凭借高超的造船技术,荷兰人成为海上马车夫。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荷兰东印度公司

从荷兰本土到印尼雅加达需要至少六个月的航程,船上缺乏新鲜蔬果和食物,导致大量船员因缺乏维生素C患败血症死亡。

荷兰东印度公司决定在南非好望角设立一个补给站。

1652年4月7日,荷兰舰队司令官范·里贝克率领三艘帆船在好望角登陆,在南非建立第一个欧洲殖民地。

这一年,南明李定国攻克桂林,清朝孔有德败死。

这一年,北美罗德岛州宣布废除奴隶制。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跑马圈地,雇了一帮员工开垦耕地,种植蔬菜、水果、粮食。

发现东西方人性都一样。粗放农业建立在土地上,土地天然有分散性,监督成本极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农场搞成了类似人民公社一样的玩意,员工们出工不出力,没有生产积极性,农场几乎要破产。

荷兰东印度公司改革经营策略,把土地分给员工,让他们当自由公民经营土地,不再当公司雇员。

农场属于自己的,这时的荷兰人劳动热情高涨,不但撸起袖子拼命干活,还让老婆孩子一起上阵到农场劳动。

这是最早的南非布尔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轻松了,只需要按议定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就行了,再转手卖给需要补给的商船。2.南非土著之一:科伊桑人

科伊桑人是科伊人和桑人的统称,他们在种族上非常接近,科伊人是从桑人分化出来的。

科伊桑人生活在南非西部,包括好望角等地。

他们不是黑人,而是一群特殊的种族,皮肤是深黄色,不是黑色,但头发多卷曲,兼有黄种人和黑种人的特征。曾经有一部分学者把他们归类为黄种人。

桑人

桑人是猎人的意思,他们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没有农牧业,类似日本早期的虾夷人。西方人称他们为布须曼人(丛林人)。

荷兰人来到好望角时,桑人主要分布在奥兰治河以北,纳米比亚大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人口稀少,不足5万人。

大约在公元前后,一部分在南非北部的桑人遇到了南下的班图黑人,逐渐学会了放牧羊和牛。相当于中国北宋年间,这部分桑人由于有稳定的肉食供应,身材逐渐变得高大,成为南非西南部的游牧部落,变成了科伊人。但科伊人还没有农业。

十七世纪的科伊人总数大约有20万人。

欧洲和亚洲海上贸易繁荣,给好望角带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1700年左右,每年在好望角停泊的商船平均有77艘。西欧人喜食牛羊肉,除了新鲜蔬菜水果,每年在好望角要购入8600多头活羊。

这些牛羊大都是布尔人从科伊人那里买来的。

布尔人向原始游牧部落的科伊人兜售烈酒和烟草,让这些游牧者染上酒瘾和烟瘾。科伊人对此完全没有抵抗力。

布尔人往往用几瓶酒或者一磅烟草,就能从科伊人那里换一头牛。

此时布尔人的火枪技术远比200年前的葡萄牙人进步,射程更远,科伊人的毒箭已不能构成威胁。布尔人明目张胆地组织远征队,到处抢劫科伊人的牛羊。

1702年,布尔人的一支远征队,在科伊人英夸部落,一次就抢走了2000头牛和2500只羊。

1659-1660年,1673-1677年,爆发了两次科伊-荷兰战争,荷兰人称为霍屯督战争。

科伊人的牛羊和土地被布尔人掠夺,大量人口沦为奴隶,给布尔人放牧,布尔人恶毒地称科伊人为“人形牧羊犬”。

祸不单行。

1713年,从好望角的欧洲商船传来天花,没有天花免疫力的科伊人死亡过半。

1755年,南非爆发牛瘟,科伊人剩余的牛群也全部消失。

从此,科伊人完全沦为布尔人的奴隶,不断与黑奴和部分白人混血。

到了十九世纪,科伊人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在南非混血有色人种中留下了他们的血脉。3.南非土著之二:班图黑人

早期南下的班图黑人,居住在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主要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此处是萃萃蝇的繁衍地,萃萃蝇吸食牲畜的血,并传播烈性的传染病。这部分班图黑人没有太多的牲畜,只有少量圈养。

班图人

赞比西河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班图黑人发展出了优秀的铁器文化。

大约在东汉末年,一部分班图人渡过林波波河,进入今天的南非境内。

南非的班图人,发现南非没有萃萃蝇,从游牧的科伊人那里获得牛羊,从事农牧混合经营。科伊人则从班图人那里获得铁器、铜器等手工业产品。

南非班图人主要分为两支:苏陀-茨瓦纳语支,恩戈尼语支。

苏陀人生活在今天奥兰治邦和莱索托境内。莱索托主要是苏陀人,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中国。

科萨人曼德拉

恩戈尼人生活在德拉肯斯堡山脉以东地区,又分为北恩戈尼人,以祖鲁人最为强大;南恩戈尼人,以科萨人最为强大,南非曼德拉总统就出身于科萨人部落。

斯威士兰是北恩戈尼人的一个部落建立的国家。

祖鲁人原来是北恩戈尼人的一个小部落。

1816年,祖鲁人恰卡成为酋长,他改革了部落联盟的军事模式,打破部落血缘关系,建立同龄军团,让每个儿子统领一支同龄军团。

当时班图人的作战方式非常原始,一人手持几支长矛标枪,毫无纪律的胡乱冲锋,边跑边把所有的标枪投出,然后赤拳搏斗。

恰卡创造了著名的公牛角阵,同龄军团每人手持一枚短柄刺矛和一面盾牌,严禁将刺矛投出,战后发现没有短柄刺矛的人就会被处死,盾牌可以抵挡从天而降的长矛标枪。左右两翼向公牛角一样向前突出,将投掷完标枪赤手空拳的敌人包围,中路军团则用刺矛展开屠杀。

祖鲁人

一时间,祖鲁人百战百胜。

恰卡吞并了100多个部落,同龄兵团达到5万人,统治数十万人。

1819年,恰卡最终击败最大的对手恩得万得韦王国的军队。

恩得万得韦人在北逃过程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如同匈奴人阿提拉入侵欧洲,引发日耳曼蛮族大迁徙。

恩得万得韦人不断沿着东非大裂谷北上,最后一支竟然长征数千公里,到达维多利亚湖南部,在大湖地区建立王国。

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各个部落被战争强迫迁移,又逼迫另一个部落进行迁移。在德兰士瓦高原和奥兰治河之间战乱最为频繁,大量班图黑人逃离家园。

史称“姆法肯战争”。

姆法肯战争一直持续到布尔人大迁徙时期。4.布尔人的奴隶制

布尔人殖民好望角后不久,就引入了黑奴。

1658年,开普的布尔人第一次从西非购入黑奴。

171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发布开普租地农场制度,任何一个白人男子,只要进入南非内地定居,就可以圈6000英亩(约3.65万市亩)的土地,只需要象征性地交一点手续费和租金。

白人在南非个个都是农场主,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如何经营如此庞大面积的土地?

布尔人大量使用奴隶经营农场,用科伊人牧奴放牧牛羊,用黑奴耕种土地种植甘蔗等农作物,用马来人奴隶作工匠。

科伊人已经完全穷困潦倒,由殖民地政府免费分发给布尔人农场主,布尔人只需要用一杆猎枪打羚羊来养活科伊人就行了。但科伊人不善于农业和手工业。

布尔人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布尔人的奴隶就达到了2.5万人。

布尔人坐稳了奴隶主,逐渐滋生出只有下贱人干体力活的思想,不再从事任何农牧业活动,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骑马打猎。5.布尔人的大迁徙

在整个十八世纪,布尔人完全吞并了科伊人的土地,并向北捕猎桑人。大部分桑人被灭绝,只有少数桑人逃亡到沙漠地带,一直幸存到今天。

十八世纪末,布尔人开始向东扩张,一直来到大鱼河(今伊丽莎白港附近),与班图黑人中的科萨人发生冲突。

相继发生了三次卡菲尔战争。

1799年,爆发第三次卡菲尔战争,科萨人联合科伊人牧奴一起攻打布尔人,布尔人大败,有500座布尔农场被焚毁。

布尔人吃软怕硬,不再向东扩张,转而侵略奥兰治河以北方向军事薄弱的黑人部落。

随后,欧洲爆发了拿破仑战争。

荷兰加入和以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

1806年,英国老大不忘对小弟荷兰顺手牵羊,第二次占领开普殖民地后,就将其彻底咽入肚中,不再吐还荷兰,肉太大吐不出。

英国军舰

大英帝国自认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奴隶贸易,规定于1834年在大英帝国全范围内废除奴隶制。

这引起了布尔人的极大恐慌。

英国人的新殖民政策,让布尔人不爽的还有:

1)英国人建立教会农场,把一些转信基督教的贫穷科伊混血人引入农场,免费分配土地,形成军屯性质的自耕农。这种做法,使布尔人获得免费科伊人牧奴的机会减少了,布尔人很愤怒。一部分格里夸科伊人在坎贝尔教会支持下,在奥兰治河下游地区军屯,堵住了布尔人直接北上的道路。

2)英国殖民政府为了节约开支,招募工资低廉的大量科伊混血人当南非警察。原来都是布尔人骑在科伊人头上作威作福,现在科伊人警察竟然可以对布尔人指手画脚了,布尔人更加愤怒。

3)1809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霍屯督法令》,假惺惺地规定科伊人和布尔人等一律平等,设立巡回法院。又为了安抚布尔人,规定科伊人离开住所必须携带通行证,否则将被逮捕。布尔人通过控制通行证,将科伊人处理为变相的奴隶。

一个科伊人奴仆向巡回法院控诉布尔主人虐待,法院传唤布尔人,这个布尔人拒不出庭,在拒捕时被警察打死。

借这个事件,一群布尔人在斯拉格特斯内克发动叛乱,被英国人镇压,俘虏被绞死。

布尔人大肆渲染“斯拉格特斯内克事件”,成为布尔人大迁徙的远因。

1828年,英国人颁布《第50号法令》,改善科伊人等有色人种的地位。取消科伊人的通行证制度,改革学徒制,给予科伊人等有色人种土地所有权。

一部分布尔人对英国人的废奴法令不满,决定大迁徙,渡过奥兰治河中游,脱离英国人的控制,向东北方向移民,建立自由的布尔人地盘。

布尔人大迁徙的头领之一比勒陀利乌斯说:迁徙的主要诱因,是对解放奴隶的不满。殖民地的农业和其他经营都是靠奴隶劳动力。

比勒陀利乌斯

布尔人大迁徙后,在北部高原建立德兰士瓦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公开声称:无论在教会或国家中,有色人种和白人之间绝对没有平等可言。

从1834年开始,布尔人派出了至少五支先遣勘探队,调查迁徙目的地的情况。

当时,南非东北部的班图黑人正在进行姆法肯战争,各个部落的相互仇杀,导致黑人力量非常虚弱。

1836年,一部分布尔人通过欺骗、战争和利用黑人部落矛盾等方式,在奥兰治地区获得了一大块土地。

1837年,布尔人雷蒂夫发布《迁徙农场主宣言》,成为布尔人大迁徙的纲领性文件。

随后,布尔人攻入最肥沃的祖鲁王国的纳塔尔地区,用火枪和牛车阵击溃了短矛盾牌武装的祖鲁人。

英国殖民者尾随而至,把布尔人击败,将纳塔尔收入自己囊中。6000名布尔人忍气吞声地离开纳塔尔,继续北上。

布尔人放肆地规定:凡是在1838年12月之前大迁徙的布尔人家庭,可以得到2块3000摩尔根的土地(折合9万多市亩)。

一直到1848年,开普殖民地大约有1.4万布尔人大迁徙到南非东北地区。

1849年,布尔人成立南非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

1854年,英国人承认布尔人的奥兰治自治邦独立。

这两个布尔共和国随心所欲地实施大土地奴隶制,不过他们不叫奴隶制,改名为学徒制。

布尔共和国免费给每个布尔人家庭分配黑人学徒(奴隶)家庭,多余的黑人则被赶入贫瘠狭小的特居地作为劳动力储备,对强悍的近10万祖鲁黑人尽数驱离。

这两个布尔共和国深陷内陆,加上落后的生产关系,没有多少税收,政府赤贫。

1876年,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国库里一度只剩下12先令6便士。

这两个穷国的日子,看来不好过。6.布尔战争

1870年,在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治邦的争议地区(金伯利)发现钻石大矿脉。两个穷国为钻石争得头破血流。

1871年,英国开普总督借口维持秩序,派出警察到矿区巡逻。

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这两个大野鸡,请英国这个大狐狸裁决矿区这个大肥肉归谁所有。

英国人一口吞下了大肥肉,只给了奥兰治9万英镑闭嘴费。

英国人在金伯利矿区一共开采了5000万英镑的钻石。

1884年,贫瘠的德兰士瓦高原上发现了兰德金矿。德兰士瓦共和国一夜暴富,1898年金产量117吨,占世界总产量近30%。

兰德金矿

财大气粗的德兰士瓦共和国与英国开普殖民地发生多次冲突,先是在赞比西河流域争夺土地,后来布尔人修建直通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港口的铁路,企图绕开英国开普殖民地。

兰德金矿多由英国人投资,雇佣大量外地矿工。德兰士瓦共和国提高金矿税和炸药税,把金矿主的纯利润收走了一半还多。

英国人对兰德金矿垂涎三尺,不断在南非增兵,准备吞并两个布尔共和国。

1899年10月11日,布尔人先发制人,向英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

英国人调动了45万军队,布尔人全民皆兵调集了8.8万军队。

两布尔共和国的布尔人总人口才22万,英国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有27万。

开始时,布尔人战术灵活、熟悉地形,英国人接连惨败。

后来,英国人采用焦土政策,将大部分的布尔平民关进集中营,断绝游击队和平民之间的联系。发现农场主帮助布尔游击队,英国人就焚烧10英里内的所有农场,战争中共焚烧了3万多个布尔农场。

英国人耗费了2.2亿英镑的军费,战死2.1万人。

双方均筋疲力尽。

1902年5月31日,双方签订和约,布尔共和国接受英国统治,英国人同意布尔人继续压迫有色人种。7.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1910年5月31日,白人的南非联邦成立。

布尔人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了,但人数远超过南非英裔白人。布尔人在德兰士瓦、奥兰治、纳塔尔地区继续剥夺黑人选举权。

在大选中,布尔人大获全胜。

布尔人当上了南非联邦的总理,战败的将军们当上了部长。

布尔人变本加厉地压迫南非有色人种。

原来的英国殖民者允许非洲人自由购买土地。到了1913年,一部分勤劳富裕的黑人在保留地外,从白人手里购买了200多万英亩的土地。

1913年,南非的布尔人政府出台《土著土地法》,禁止黑人在保留地外购买、占有土地,剥夺了黑人200多万英亩的土地权,将黑人的富裕阶层扼杀在幼苗状态。规定黑人只能以劳役地租的方式租赁白人土地,每年服役三个月。禁止黑人在白人土地上独立进行任何经济活动。

布尔人相继出台各种法令,形成了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

南非种族隔离的椅子

1924年,布尔人出台《文明劳工通令》,禁止黑人担任技术工种。

1926年,布尔人出台《矿业和工厂法》,剥夺黑人半技术工种。

布尔人还制定了《防止非道德法》,禁止白人和黑人通婚。

二战之后,南非歇斯底里的极端种族主义者上台。

他们修订《特定居住法》,将黑人和白人进行隔离。制定《班图教育法》,控制黑人教育,灌输从加尔文宗改造的黑人天生是奴仆的思想,大部分的黑人小孩只能用母语读到小学四年级,以此来扼杀黑人的头脑。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一直持续到90年代才结束。参考文献:

郑家馨,南非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

史纪合,试析布尔人大迁徙的原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黄若迟,论南非宗教及其社会文化作用,西亚非洲,1996.3

孙红旗,英帝国的推力与布尔人的民族大迁徙,西亚非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