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微微有些泛黃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一個身穿毛衣的男子正全神貫注地切着凍米糖,一旁兩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則默默地注視着,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拿起一塊放進嘴裏……照片背後,藍色鋼筆清晰地寫着照片拍攝日期“1988年2月16日(除夕)”。

“照片中的那個女孩子就是我,當時13歲,穿着一件大紅色皮夾克,旁邊的男孩子是我弟弟,穿着一件白色夾克,胸前都是油漬。站在背後的是我們大伯,當時在蕪湖教書,而拍攝者則是我的堂哥,那時他剛剛學會使用相機,技術還不嫺熟。你看看,把我都沒有拍完整。”望着發黃的照片,照片提供者——家住徽州區西溪南鎮竦塘村的朱華芳笑着說。

在朱華芳的記憶裏,父親做的凍米糖似乎是最好喫的零食了,拿起一塊放進嘴裏,不僅清香滿口,而且甜透心裏。然而,在過去的那個年代,凍米糖並非隨時都能喫到,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喫上一些。“父親一輩子以養蜂爲主業,靠養蜂養活了我們一家。當時拍這張照片時,我們家的房子剛剛蓋好,還是毛坯房,連窗戶也沒裝。大伯一家人從蕪湖回竦塘老家過年,父親便做了一些凍米糖,喫一些,帶一些,我們也順便沾點光。”朱華芳說,父親做凍米糖選料、舂米、熬糖等過程都十分講究,爲了能讓家人喫上鬆脆香甜的凍米糖,往往提前好多天就要做準備。

現如今30多年過去了,朱華芳的兒子也已到了當年她弟弟的年齡,凍米糖不再是她兒子最盼望的食物。和過去相比,現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太多變化,“現在不僅喫得好,穿得好,就連出門也變得更加方便了。農村裏沒有了泥濘小路,都是水泥路和柏油路,過去父親經常帶我和弟弟出門時騎的自行車如今也已閒置在家多年。唯有老照片裏,還留存着兒時的記憶,敘述着過去那一段段讓人難以釋懷的故事。”朱華芳感慨地說,凍米糖在她的印象裏是以前徽州人家逢年過節待客的標配零食,但現在更多的則是成爲人們對記憶中一種傳統情感的表達,這背後見證的是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李小云文/攝 來源:黃山晨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