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鄉村》徵文大賽

微信收稿

文圖編輯:瑩瑩

那果絡子(散文)

文/郭宏旺

匆匆無情的時光,如長鞭一般不停抽打着記憶的河流,水花飛濺中,有人呻吟,有人默然,有人倉惶逃遠,而我卻選擇了回味與珍藏!

轉眼又到八月十五,又是中秋節來臨。生活工作的忙碌,卻讓我忽略了這個重要節日的悄悄靠近,或許這只是我一個掩飾的藉口。不知是我淡然了節日,還是人們把節日的氛圍弱化了,抑或是節日本身已逐漸褪了色?不知是我錯了,還是時代變遷的錯,還是生存地域之錯?我不大能想明白,總之現在的中秋節,在我們這裏已經是一種無法言狀的尷尬,因而使得我只好拼命做一次次的穿越、回望!

七、八歲時的中秋節,記得我們不把它稱爲中秋節,只說是要過八月十五了,好通俗好接地氣的叫法,裏邊卻包含着濃濃的鄉味和節日味道。心中知道八月十五快到了,但我們其實根本不懂這是個親人團圓的節日,也壓根兒沒想過這事兒,因爲我們一家人本來就是團圓的,沒有什麼分別、團聚之說。我們心中隱約牽掛的是那紅紅的果子,滿屋子的果子味和混糖的月餅香味,那香味來自西屋正面的那隻褐紅色大洋櫃。爲數不多的果子、梨和月餅被媽鎖在那隻大櫃裏,一盤老式的半圓形黃銅鎖葉子,牢牢封住櫃蓋與櫃幫,鑰匙在媽的斜大襟夾襖衣兜裏揣着。可那混合到一起的“八月十五”香味到底是鎖不住的。我們姐妹幾個有意無意都會從櫃前走過,轉頭看看那鎖子,吡牙、吐舌做瞬間的一臉壞笑。

我一直在說果子,而不是蘋果。其實果子可真的就是個果子,不是晶瑩剔透的富士或元帥之類,也不是北方農家院裏產的那種小形狀海紅果,是一種被村裏頭人們稱之爲“秋果子”的果子,也有人叫紅果子。個兒頭不大不小,紅綠色相間的果皮,秋果子最大的特點是:果香味太濃郁,幾乎一開門走進堂屋,撲面而來的便是充滿鼻腔的果子味兒。有了這味兒,便有了正經的八月十五的影子。

家裏不買蘋果,不一定是因爲市場上買不到,是因爲蘋果太金貴,有點買不起;那爲什麼又不買更小更便宜的海紅果?一則海紅果個兒太小,而我想它致命的缺點是沒有什麼果香味;秋果子則不一樣,價格實惠,而且家裏哪怕只買下三、五粒秋果子,也會讓滿房滿屋充溢着果子香。最起碼來串門兒的人們知道:哦,到八月十五了,人家已經買下了過節的果子,這就足夠了,而這秋果子香味便成了這個節日的重要標誌。

那家裏的月餅又是怎樣的月餅呢?最早那些年,每年八月的初六、七左右,媽就會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們議論,去哪裏打月餅最好?是去西面後八里村還是去左雲縣城裏?議論一兩天後,各家會有不同選擇。而我媽還會有一個第三選擇:買上3斤紅糖,用自己家的麻油和麪粉和麪,媽自己加工月餅。這並不是說媽的手藝很好,而是這樣能省一點錢下來,畢竟我們姊妹好幾個在讀書,紙筆墨硯花銷也不少。媽自己做的月餅口感肯定不如餅店加工的,可聞着餅香,心中對八月十五這節日的感覺與期待絲毫不會減少。

終於盼到了八月十三。這一天媽打開洋櫃,會給我們每人分一個果子,這果子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先喫掉。姐姐們會給用各色的絲線編小巧的果絡子,每人一隻,把那個金貴的果子裝進果絡子裏去。拉緊口子,然後把口子上的繩頭紮在上衣的一個鈕釦孔邊。於是我胸前戴着這個噗裏噗愣搖擺的果子,和夥伴們一起牛氣地去走街竄巷,一邊玩一邊不停地嗅着果子味,還得留意果子千萬別弄丟了。

兩天後,那果絡子沒啥變化,可那果子有點兒蔫兒了,果把兒也快掉了,或者有一塊兒不小心擠凹了。這果子終於必須喫掉了,那天畢竟已經是十五的日子!香香的果子喫完,那空空的果絡子還在胸前盪來盪去……

我們的下一個期待,便是十五晚上擺盤子敬月神。媽拎出一個木質的帶邊沿兒的大盤子。僅有的、爲數不多的幾種水果放盤裏,再擺上專門用來敬月神的大月餅。爹還會把唯一的那顆西瓜,用小刀剜割成一個漂亮的花籃形狀,立在木盤中,而剜下來的那幾小片兒西瓜立刻被我們分開喫光,那叫個甜、那叫個香啊!這一盤子美味擺在院子裏一處高臺上,媽說先讓月亮喫。等待中,我居然會到院裏察看一下月亮會不會喫掉一些,內心大概的確擔心月亮會喫掉一些東西吧。

每次看見爹剜的西瓜花籃,我總會想起有幾年除夕夜,爹用鐵絲、紅紙粘做的那個半圓形西瓜燈籠,掛在那條晾衣繩上。爹用毛筆蘸一點墨汁,輕輕點十幾下,鮮紅的西瓜燈籠一側便是十幾粒黑溜溜的“西瓜籽兒”,望着那燈籠,似乎還能聞得到西瓜的沁香。

好多年的八月十五就這樣不知覺中度過,平平淡淡地不留痕跡地過着,我仍然沒有想過些什麼。直到好久好久之後的一些年,在家裏過八月十五的人口越來越少,而這時候我才猛然讀懂“中秋團圓日”幾個字。“只怨團圓佳期短,無奈思念比天長”,我已深深體會其中之味!

今年,在家裏過中秋節的人更少了,應該是我和妻子與媽一起過節。孩子們遠在千里之外,追尋着他們的未來,我們應感到欣慰,再不濟也可以和他們多方視頻,交流無限。而那個剜西瓜花籃的人,那個粘出紅通通、亮瑩瑩西瓜燈籠的人不在了,永遠地遠去了!

於是我的夢裏也常常是兒時的中秋節,也會在夢裏追逐那濃濃的果子香味而後忽然驚醒,卻再也無法入睡。我思念着那火紅火紅的西瓜燈籠,和那一枚枚五色豔麗的果絡子!

稿件管理:野狼

審閱:江楓漁火

作者簡介:郭宏旺,男,1968年生,山西省大同市左雲縣人,左雲縣高級中學校英語教師,市縣級報紙、刊物時有散文、詩作發表,著有散文集《夢迴十里河》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投稿、諮詢,請加中國鄉村公衆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國鄉村》雜誌2018年全年徵稿大獎賽通知:

(2018年第4期從10月1號至12月31號結束!)

———————

本次大賽主要爲《中國鄉村》雜誌提供優質作品,確保紙刊雜誌的質量內容豐富,走進市場,走進各地鄉村。雜誌宗旨,打造鄉村文化,傳遞三農信息,以“鄉情、鄉事、鄉人”爲關注重點,以實際、實用、實效爲特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新優品種,介紹致富經驗,普及科技知識,融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爲一體。

(一)獎項:

1、農業論文、專題採訪,新聞通訊,報告文學,紀實影像,鄉村經典美圖+文字註解,歸納一類。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限字數3000字內)。

2、鄉村散文、小小說、故事,民間故事、農諺、謎語、歌謠、歇後語,歸納一類。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字數限制1500字內)

3、鄉土詩歌: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內,單首,限20行內)

4、最佳網絡人氣獎:一名,獎金1000元。

(二)徵文注意事項:

1、所有參賽作品請首先自行反覆校對,錯別字加標點符號錯誤有五處之多者,不予通過。投稿後可接受個別句子的修改。

2、凡參賽作品須註明:【中國鄉村雜誌徵文大賽】,否則,按微刊正常發表,或不予處理。

3、徵稿格式:

原創首發+標題+正文+作者簡介(100字以內)+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發現此行爲者,取消參賽資格,並且將列入《中鄉美》作者備忘錄。

(三)大賽規則:

1、凡參賽作品稿費不再發放,所籌集的打賞費用將全部用於大獎賽獎金和免費出版發行《中國鄉村》雜誌以及平臺的運營。

2、所有參賽作品閱讀量達到500以上,從中擇優入選《中國鄉村》雜誌,免費一本,免費快遞,免費出版發行,宣傳推廣。而角逐大賽的作品,將從入選各期雜誌的作品裏面擇優篩選。一個閱讀量計一分,一筆打賞計十分(十元),十個留言計一分(一個讀者不能重複留言,多留視爲無效)。

根據打賞和留言分別計分的總和,與中鄉美評委和編外評委及名家評委打分的總和,由最高得分決定勝出。

3、此次活動,特聘請十名知名作家、詩人、以及有相當造詣的評論家和文學愛好者共同審閱,力求大賽公正公平地畫上圓滿的句號。

4、獲獎者將頒發獎金與榮譽證書,及贈送雜誌兩本,並且,將聘請獲得各獎項的作家、詩人進行簽約,長期爲《中國鄉村》雜誌提供保質保量的作品。

註明:所有獲獎者肖像,中鄉美平臺有權免費刊登在《中國鄉村》雜誌上,同意者方可參賽。

5、從2017年12月13號開始起,舉辦長年徵文大賽,上期沒發表的作品可繼下期刊發,以此類推,賽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徵稿大獎賽截止爲止。獲獎者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儀式,屆時有相關媒體進行報道。地點暫時預定於《中國鄉村》雜誌北京總部。

6、以上各項規定不認同者請勿投稿!

7、中鄉美所有工作人員不參與大獎賽活動。

組委會:

主任:柳絲青青

副主任:黑風馬、劉傳啓、劉學斌。

第一輪評選,評委:中鄉美編輯總部全體工作人員及中鄉美駐各省工作室主編。

第二輪評選,評委:陳榮來、趙克明、吳開展、班琳麗、胡毅,王曉莉。

第三輪評選,名家評委:李學、江小魚、姚國祿、賈笠、盧巖、非馬。

主辦:《中國鄉村》雜誌社

中國美文出版社

中國鄉間美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協辦:李學美術館

CCTV 《魅力故鄉》欄目組

友情支持:中國國際通用航空產業集團

國家級文化藝術人才庫

長城書法院

歡迎投稿:大賽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鄉村公衆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鄉美

中鄉美視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