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谁最出名?平文涛肯定能算一个。他因在西湖边的石碑上“留字”而“暴得大名”,引发全民“围剿”。但身处舆论漩涡中的他不仅毫无悔意,还趁着假期的尾巴在钱王祠“故伎重施”,结果经群众举报被警方当场拿下。

黄金周7亿多人次出游,出几个“平文涛”不算稀奇。任性投食伤害动物、乱丢垃圾随处便溺、非法穿越违规自驾……短短七天,这些“辣眼睛”的行为屡屡登上“热搜”,引发了一波又一波舆论声讨。有人惊讶,年年曝光,为何不文明行为还有这么多;有人追问,激浊扬清,是否还需要更严厉的惩处方式。必须承认,我们的旅游文明乃至社会整体文明素质,距离大家的期望还有相当落差,可以说文明的养成还任重而道远。但同时也要看到,之所以这些行为越来越多地被举报、被制止、被围剿,正是因为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不再视而不见、见怪不怪,而是越来越“眼里容不得沙子”。

旅游是观察民众文明素质水平的重要窗口。近些年,为提升国人旅游文明程度,从政府到社会都做了很多努力。很多地方从娃娃抓起,把各种各样的“陋习”写进德育教材。有关部门还打出法治组合拳,建立黑色名单,拿出“红牌警告”,要求限入禁入等等。通过不断倡导和“亮剑”,绝大多数游客的自我要求正在变高,对旅游文明的认识,也在从自我约束的驱动转向兼顾他人的自觉。这个黄金周,很多网友都在各大平台为不辞辛劳的民警与环卫工人“心疼”与“点赞”,这份发自内心的换位思考,何尝不是对文明出游的认识升级。

自我要求在提高,社会自净能力在增强,对于不文明的认定标准自然也水涨船高。过去认为吐痰刻字扔垃圾是不文明,而今天“任性驴行”耗费救援资源等也会引发舆论口诛笔伐。以前无感,现在有感,社会进步需要时间,对文明的理解也是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不断曝光的“新鲜案例”表面上是“丑态”,实际上也是一堂教育课。“示众”引发围观,人们可以从中迅速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才算“高素质”,继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经过不断地“刷新”,大众最终会形成对于文明素质的共识,自然而然地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

文明习惯的养成没有尽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原地踏步。在这场持久战中,我们既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要珍惜已经取得的进步。只有这样,涵养文明之路我们才能走好。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鲍南

流程编辑:RB01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