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裏誰最出名?平文濤肯定能算一個。他因在西湖邊的石碑上“留字”而“暴得大名”,引發全民“圍剿”。但身處輿論漩渦中的他不僅毫無悔意,還趁着假期的尾巴在錢王祠“故伎重施”,結果經羣衆舉報被警方當場拿下。

黃金週7億多人次出遊,出幾個“平文濤”不算稀奇。任性投食傷害動物、亂丟垃圾隨處便溺、非法穿越違規自駕……短短七天,這些“辣眼睛”的行爲屢屢登上“熱搜”,引發了一波又一波輿論聲討。有人驚訝,年年曝光,爲何不文明行爲還有這麼多;有人追問,激濁揚清,是否還需要更嚴厲的懲處方式。必須承認,我們的旅遊文明乃至社會整體文明素質,距離大家的期望還有相當落差,可以說文明的養成還任重而道遠。但同時也要看到,之所以這些行爲越來越多地被舉報、被制止、被圍剿,正是因爲人們對不文明行爲不再視而不見、見怪不怪,而是越來越“眼裏容不得沙子”。

旅遊是觀察民衆文明素質水平的重要窗口。近些年,爲提升國人旅遊文明程度,從政府到社會都做了很多努力。很多地方從娃娃抓起,把各種各樣的“陋習”寫進德育教材。有關部門還打出法治組合拳,建立黑色名單,拿出“紅牌警告”,要求限入禁入等等。通過不斷倡導和“亮劍”,絕大多數遊客的自我要求正在變高,對旅遊文明的認識,也在從自我約束的驅動轉向兼顧他人的自覺。這個黃金週,很多網友都在各大平臺爲不辭辛勞的民警與環衛工人“心疼”與“點贊”,這份發自內心的換位思考,何嘗不是對文明出遊的認識升級。

自我要求在提高,社會自淨能力在增強,對於不文明的認定標準自然也水漲船高。過去認爲吐痰刻字扔垃圾是不文明,而今天“任性驢行”耗費救援資源等也會引發輿論口誅筆伐。以前無感,現在有感,社會進步需要時間,對文明的理解也是個不斷漸進的過程。在此期間,不斷曝光的“新鮮案例”表面上是“醜態”,實際上也是一堂教育課。“示衆”引發圍觀,人們可以從中迅速瞭解什麼樣的行爲纔算“高素質”,繼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經過不斷地“刷新”,大衆最終會形成對於文明素質的共識,自然而然地共同抵制不文明行爲。

文明習慣的養成沒有盡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原地踏步。在這場持久戰中,我們既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要珍惜已經取得的進步。只有這樣,涵養文明之路我們才能走好。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鮑南

流程編輯:RB01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