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國家的大學,選擇承認高考成績,因爲他們發現,一些從中國國際學校招收的學生並不如他們申請書上說的那麼好——他們不重視學業成長,有的甚至提交虛假的成績單。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野渡

昨天,一條關於“伯明翰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的關鍵詞上了熱搜。起因是,伯明翰大學官網在10月15日發佈的一篇文章 《伯明翰大學在接受中國“高考”成績上領先一步》。

伯明翰大學承認中國的“gaokao”,有里程碑風向標的性質。很多人注意到了伯明翰大學頭上的“羅素大學集團標籤”,這是一所典型的英國精英大學,類似美國的藤校,是到英國混學歷的中國留學生繞道走的學校。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提到過一所“克萊頓大學”,即俗話說的“野雞大學”。不得不承認,一百多年過去了,還是有中國人對英國的“克萊頓大學”樂此不疲。我就聽說一名土豪養了個小蜜,在國內與原配爭風喫醋,土豪索性把小蜜送到了英國,幾年後鍍了金回來,美其名曰“留學歸來”,可以斷言,肯定不會是去伯明翰大學死磕學位的。

有論者言,對於保守的英國人來說,承認中國的高考成績,無疑相當於承認並認可了中國的教育質量和影響力。英國人在世人眼中歷來是“傲慢與偏見”,他們以傳統世故自豪,伯明翰大學是建於1825年的英國老牌學校,是英國六所“紅磚大學”之一,憑着歷史悠久躋身英國12所精英大學之列。伯明翰大學不可能自降標準招收中國學生。現實情況應該是,伯大對中國高考選拔人才的可靠性有信心,而不會是如有些人所說的“全是生意”。

對英美精英大學而言,接收中國留學生要考慮兩個因素的平衡。一個是“生源達到精英教育的培養標準”,這是確保學生能爲學校加分至少不減分的前提,一個是生源能支付相當水準的學費,畢竟精英大學不是慈善機構。接受中國高考的選拔方式,應該是性價比較高的“招生”模式。中國高考被廣泛詬病爲應試教育,但在識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堅韌性”上畢竟有優勢。

圖/圖蟲創意

中國高考,是人類最大規模的選拔考試,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巨大的國家,能起到分配教育和其它社會資源的作用而且被各方接受,至少能說明這是一種效率很高的選材模式。

不是要爲高考粉飾,西方國家人士但凡深入瞭解中國的高考,往往會逐漸放下偏見,喟嘆“現在來看只能這樣”。已經認可中國高考成績的美國舊金山大學校長保羅·菲茨傑拉德博士就說過:“七月份的高考項目極大地超越了我們的預期。很明顯,高考是一個國際級別的檢驗學生學業水平和個人努力程度的指標——通過高考檢驗的學生質量非常好。”

任何傳統的形成,都是從第一個開始的。伯明翰大學在官網上用了“Leads the way”,一馬當先的那一位,他們不認爲自己是羅素大學集團“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喫螃蟹者”。路都是先行者首先走出來的。英國其它精英大學會或許也會從觀望者變成追隨者,這也是脫歐以來自認對國際學生逐漸失去吸引力的英國大學止損的一種辦法。

與英國的伯明翰大學相似,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是首個採用中國高考成績來評估申請者的美國一流州立大學。新罕布什爾大學曾表示,接受中國高考成績是爲吸引更多優秀中國學生。

▲新罕布什爾大學(圖/圖蟲創意)

事實也是,因爲美國或英國自己的入學考試設下的門檻,擋住中國優秀學生入學大門的太多了。無論怎麼說,中國高考的嚴謹和公信力,在中國社會實在是稀缺物,不能質疑任何一個通過高考考驗獲得好成績的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執着。

越來越多國家的大學,選擇承認高考成績,因爲他們發現,一些從中國國際學校招收的學生並不如他們申請書上說的那麼好——他們不重視學業成長,有的甚至提交虛假的成績單。當然,他們中的很多人的家庭非富即貴,“綜合表現”在他們那裏都可以炮製。有鑑於此,一些國外大學開始重視起那些經歷了中國傳統選拔方式的學生。高考所供給的公平真實等公共產品,在任何國家都是可貴的、稀缺的。

伯明翰大學副校長戴維·伊斯特伍德教授說,他對中國高考沒有什麼異議:“通過接受這一嚴格而重要的資格考試成績,我們將向最優秀、最勤奮的中國學生進一步開放伯明翰大學豐富的教育機會。”

經歷高考磨礪的學生,即便不是最優秀的,也是最勤奮的,高考越來越被西方世界接受,這是好事——雖然它還可以更好。至於這會不會讓那些送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家長,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重視傳統教育的優點,不妨等以後再來看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