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一位革命先辈在狱中写下了“中国梦”。在那个饥苦、战乱的年代,他畅想着未来美好的中国,为了信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革命烈士方志敏。

9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日”。当晚,黑龙江卫视《致敬英雄》首期节目开播,向英雄方志敏致敬。节目组邀请来与方志敏一家相处过的周桂兰子孙,以朗诵、舞蹈、歌唱、话剧等方式表达对方志敏的怀念。很多人对“方志敏”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学课本中一篇《清贫》的小文。那么,真实的方志敏,有着怎样的故事?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熟谙中国历史,敬重爱国英雄,尤其敬仰岳飞的“精忠报国”、崇尚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推崇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高小毕业后,父亲千方百计借到几十元钱供他到南昌就读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1年9月,方志敏考进九江南伟烈学校,不久因借贷无门,被迫辍学。

1922年7月,方志敏来到上海半工半读,可并不如愿。一天,方志敏应朋友之邀去法租界公园散心,一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方志敏后来说,“这几个字射入我眼中时,全身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方志敏拼命工作,以致二十几岁就累得患上了肺病,经常吐血;又得了严重的痔疮。方志敏曾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等要职,“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有一次,婶婶向他讨盐钱,他回答说:“我管的花边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方志敏的妻子缪敏被捕,妻兄向方志敏要四百大洋保释费,方志敏拒绝了。他说,哪能拿出这么多钱送给那批贪官污吏呢?苏维埃政府的钱来之不易,要尽量节约,四百大洋留下来,可以做许多事,还是另想他法吧。后来,他不幸被捕,搜查的国民党军人万万想不到,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竟然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

方志敏战斗的岁月,正值革命斗争形势最困难、最艰苦的年代。1934年12月,方志敏按照中央命令,率由红十军团组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赣东北出发,向皖南进军。这是一次深入敌军战略重地的九死一生行动。40天后,部队不得不重返赣东北。就在回撤途中,在浙赣边的开化、德兴两县交界处,部队被七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重重包围。面对险情,方志敏命令粟裕等率先头部队800人立即冲出重围,自己则不顾劝阻,带着十几名警卫人员留下,等待与大部队会合。国民党军收紧了包围圈,1935年1月29日晨,陷于绝境、7天未食、饥寒交迫的方志敏不幸被俘。

国民党在南昌等地举行“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目睹现场的一位美国记者曾这样报道:“戴着手铐脚镣的方志敏被用装甲车运到现场,他在大批士兵押解下露面。没有一人欢呼,个个沉默不语,连蒋介石总部的军官也是如此。这种沉默表示了对昂首挺立于高台之上毫无畏惧神色的人的尊敬和同情。他被匆匆带走,因为人群的这种沉默使当局感到十分可怕。”

为“软化”方志敏,蒋介石亲自下令,把囚禁方志敏的普通号监狱换成“优待号”,居住条件和招待所差不多。当时,很多持不同政见的国民党元老就被软禁在这种“优待号”里。有资料称,在“优待号”里的人每月还发薪饷,如果觉得里面的饭菜不合口,还可以到外边自己点菜。时逢端午节,方志敏还真的把同自己一起被俘的王如痴、刘畴西两位战友请到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对比蒋介石的苦口婆心,方志敏的答复则显得过于简单:“我的生命只有36岁,你赶紧下命令执行吧。”

从弹尽粮绝被俘到英勇牺牲,方志敏用在狱中的半年多时间,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不朽名篇。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看守所的很多人。看守所代理所长凌凤梧敬慕方志敏的为人,主动把他脚上10斤铁镣换成3斤的。同住在“优待号”里的国民党元老胡逸民,竟同方志敏结下了生死之交。胡逸民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为国民党中央监狱长,是一个营造过南京、徐州、武汉三处军人监狱、被称为“北伐军中刽子手”的人。蒋介石要他前来监视并劝降方志敏,将功补过。可谁也没想到,胡逸民竟成了方志敏的好友,不但为方志敏跑前跑后,还说服妻子向影心为方志敏传递狱中文稿。监狱文书高易鹏同胡逸民一样,想方设法为方志敏传递狱中文稿。

1935年8月6日,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英雄去世,精神不死,英雄的故事历久弥新,焕发着持久的生命力。本报记者 李熙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