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桐庐有位山哈青年三十而立!一整乡人都在欢庆~

全省竹竿舞大赛

“庆丰收、酿新酒”

第二届莪山畲族乡红曲酒开酒节

畲家“十大碗”长桌宴

“遇见山哈”畲族文化主题演出

……

今天的莪山畲族乡好不热闹,县内外的畲族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赴至此,载歌载舞为“畲乡卅年 山哈而立”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浙江省民族乡村“百村论坛”欢庆。

从三十年前的黄泥房,到如今的白墙彩瓦,畲乡人民经历了勤劳致富的蜕变;

从三十年前的封闭阻塞,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畲乡人民尝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活甜蜜;

从三十年前的男耕女织,到如今的引凤来栖、引凰筑巢,畲乡人民正在谋划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而今,ta三十而立,快跟着小布一起去看看,这位山哈青年的成长记↓

先看“最美丽的畲乡”

从县城出发,沿着徐七线一路驶进入乡口,“中国畲族第一乡”的标志石竖立在路边,映入眼帘的是万亩竹海绿波飞扬,恍然间若一幅泼墨山水画。

徐七线是该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原本部分路段十分破旧,为了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才对它进行了改建,在保留了民族村原有特色风貌的同时,路面由6米拓宽至10米,让车辆进出更便捷。

路美了,畲乡味也浓了。一条山哈风情街区,一路排列的畲派民居和一个个风情浓郁的畲族村落,都令人眼前一亮。畲族文化“活化”工程更是保护了这儿特有的民间文艺、手工技艺和乡土资源,让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文化民俗在现代生活中“活过来”,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域创建提升工程则让乡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特别是实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生态治理,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后,它俨然成为无数乡民心中“最美丽的畲乡”。

再看“最富裕的畲乡”

今年上半年,莪山畲族乡的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71.66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经营性收入223.09万元,同比增长135%,各村平均收入达67.38万元,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村级总债务290万元,同比下降78%,4个村债务全面化解。

这背后,是莪山畲族乡深入实施产业强乡富民工程,打造“最富裕的畲乡”,以产业为媒介,全面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走上了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2013年新丰民族村村民把自家老房子出租给民宿经营者开始,“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号”“独幽处”等民宿项目让戴家山精品民宿集群成为我县乃至杭州地区的一张“金名片”。宁静的小村庄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不仅有租金及管理费用收入,还有就业机会。在旅游旺季,平时空闲的妇女人均有5000元左右的月收入,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坳坳里的村民,尝到了“钱袋子鼓鼓”的幸福感。

而今,该乡坚持以精品民宿为引领,以特色民宿为支撑,以村落景区为配套,着力打造资本能盈利、集体能增收、村民能致富的民宿综合体,并进一步做深做透农旅结合文章,同时,立足现有基础,激活产业资源,引导石材企业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接着看“最和谐畲乡”

村容村貌变了,产业发展好了,百姓生活美了,“最和谐畲乡”逐渐奏响了和弦音。近年来,该乡通过实施民生共建共享工程,筑牢保障底线,办好关键小事,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项目,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全面小康路上畲乡群众一个都不掉队;通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引导群众强化主体意识,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社会各界人士的结对帮扶也让这支和弦音更动人。我县积极协调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按照“优先安排、优先计划、提高标准”的原则向少数民族乡村倾斜;市政协在县政协的牵线搭桥下,为畲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帮扶,修建了荛山湖水库,解决了莪山民族村村民梯田浇灌的难题;光缆的架设、程控电话的开通,为闭塞的乡村带来了外界的信息;乡村公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村里人终于走出了大山。

眼下,畲乡的美景早已醉人,山哈的风情格外迷人,ta 正带着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愿景,以梦为马,坚定前行。

编辑:何妤

片:莪山畲族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