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桐廬有位山哈青年三十而立!一整鄉人都在歡慶~

全省竹竿舞大賽

“慶豐收、釀新酒”

第二屆莪山畲族鄉紅曲酒開酒節

畲家“十大碗”長桌宴

“遇見山哈”畲族文化主題演出

……

今天的莪山畲族鄉好不熱鬧,縣內外的畲族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趕赴至此,載歌載舞爲“畲鄉卅年 山哈而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暨浙江省民族鄉村“百村論壇”歡慶。

從三十年前的黃泥房,到如今的白牆彩瓦,畲鄉人民經歷了勤勞致富的蛻變;

從三十年前的封閉阻塞,到如今的鄉村振興,畲鄉人民嚐盡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活甜蜜;

從三十年前的男耕女織,到如今的引鳳來棲、引凰築巢,畲鄉人民正在謀劃着未來的發展藍圖……

而今,ta三十而立,快跟着小布一起去看看,這位山哈青年的成長記↓

先看“最美麗的畲鄉”

從縣城出發,沿着徐七線一路駛進入鄉口,“中國畲族第一鄉”的標誌石豎立在路邊,映入眼簾的是萬畝竹海綠波飛揚,恍然間若一幅潑墨山水畫。

徐七線是該鄉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原本部分路段十分破舊,爲了改善村民出行條件,纔對它進行了改建,在保留了民族村原有特色風貌的同時,路面由6米拓寬至10米,讓車輛進出更便捷。

路美了,畲鄉味也濃了。一條山哈風情街區,一路排列的畲派民居和一個個風情濃郁的畲族村落,都令人眼前一亮。畲族文化“活化”工程更是保護了這兒特有的民間文藝、手工技藝和鄉土資源,讓畲語、畲歌、畲技藝、畲傳統等文化民俗在現代生活中“活過來”,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域創建提升工程則讓鄉村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不斷得到優化,特別是實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生態治理,農村“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後,它儼然成爲無數鄉民心中“最美麗的畲鄉”。

再看“最富裕的畲鄉”

今年上半年,莪山畲族鄉的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471.66萬元,同比增長67%,其中經營性收入223.09萬元,同比增長135%,各村平均收入達67.38萬元,經營性收入超30萬元,村級總債務290萬元,同比下降78%,4個村債務全面化解。

這背後,是莪山畲族鄉深入實施產業強鄉富民工程,打造“最富裕的畲鄉”,以產業爲媒介,全面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走上了一條適應自身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從2013年新豐民族村村民把自家老房子出租給民宿經營者開始,“祕境•山鄉生活”“雲夕•戴家山”“戴家山8號”“獨幽處”等民宿項目讓戴家山精品民宿集羣成爲我縣乃至杭州地區的一張“金名片”。寧靜的小村莊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不僅有租金及管理費用收入,還有就業機會。在旅遊旺季,平時空閒的婦女人均有5000元左右的月收入,讓祖祖輩輩生活在山坳坳裏的村民,嚐到了“錢袋子鼓鼓”的幸福感。

而今,該鄉堅持以精品民宿爲引領,以特色民宿爲支撐,以村落景區爲配套,着力打造資本能盈利、集體能增收、村民能致富的民宿綜合體,並進一步做深做透農旅結合文章,同時,立足現有基礎,激活產業資源,引導石材企業騰籠換鳥,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接着看“最和諧畲鄉”

村容村貌變了,產業發展好了,百姓生活美了,“最和諧畲鄉”逐漸奏響了和絃音。近年來,該鄉通過實施民生共建共享工程,築牢保障底線,辦好關鍵小事,謀劃實施一批羣衆最期盼、發展最急需的項目,進一步滿足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確保全面小康路上畲鄉羣衆一個都不掉隊;通過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引導羣衆強化主體意識,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通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同時,社會各界人士的結對幫扶也讓這支和絃音更動人。我縣積極協調各類財政性建設資金、專項建設資金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按照“優先安排、優先計劃、提高標準”的原則向少數民族鄉村傾斜;市政協在縣政協的牽線搭橋下,爲畲鄉的發展提供了持續、有力的幫扶,修建了蕘山湖水庫,解決了莪山民族村村民梯田澆灌的難題;光纜的架設、程控電話的開通,爲閉塞的鄉村帶來了外界的信息;鄉村公路的修建徹底改變了當地村民的生活狀態,村裏人終於走出了大山。

眼下,畲鄉的美景早已醉人,山哈的風情格外迷人,ta 正帶着創建“中國畲族第一鄉”的願景,以夢爲馬,堅定前行。

編輯:何妤

片:莪山畲族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