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1000元大关,时隔27年,A股千元股再次诞生。2014年12月16日,上证指数3000点,贵州茅台收盘价121.74元,现在上证指数仍为3000点,茅台股价已经突破1000元,是当之无愧的“股王”。

不过在遥远的1992年,有两只股票比茅台要牛逼得多,当时出现过两只超千元的股票——飞乐股份(600654)和真空电子(600602),而中国股市诞生还不到两年。

不过这两只股票的结局并不美丽,飞乐股份被中安消借壳,而后者由于财务造假变成了现在的*ST中安,股价跌破2元,真空电子更名为云赛智联,股价不足8元。

我们知道,美股的百元股、千元股都不足为奇,伯克希尔-哈撒韦一股就高达30万美元,但千元股在中国是非常稀有的,终于在时隔27年后,茅台打破了这个尴尬记录。

27年前的千元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先后开始营业。

那时候上海有老八股,即申华实业、延中实业、浙江凤凰、爱使股份、飞乐音响、飞乐股份、真空电子等八只股票,其中飞乐股份又是飞乐音响的大股东,人们称之为大飞乐。深圳有老五股,包括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原野、深安达等五只股票。

当时沪市和深市完全是两幅景象,沪市几乎每日上涨,深市则是跌跌不休。原因是在深交所成立之前,深圳老五股就已经走出了一波牛市,然后遭到了深圳市政府的打压。

1989年,深发展派息分红,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由此引爆。当时没有涨跌停限制,深发展1990年初从20元拆细为1元面值,每股2.8元,到1990年4月底已经上涨到了11元,4个月涨幅达到290%。

随后股市全面飙升,从4月到6月,两个月时间,深发展已经涨到了24元,相比年初,半年之内涨了900%左右;万科上涨了476%;金田上涨了237%;安达上涨了433%;原野上涨了300%。巨大的财富效应举国关注,全国股民开始向深圳涌来。

但是5月29日开始,深圳政府出台了多个利空政策。涨跌幅先限制为±10%,后来缩窄至±5%,再后来只许涨1%、跌5%。7月,深圳开始征收千分之六的印花税。政府从鼓励党员购买股票到禁止购买股票,党政干部纷纷开始抛售股票。

深圳股市从1990年12月8日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为期9个月的长跌,1991年4月22日,深圳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纪录。

1991年8月17日,由于屡次调整涨跌幅限制却不能生效,深交所在这一天放开限制,深发展在1小时内下跌幅度就超过40%,深圳股市几乎崩盘。9月7日,深圳市政府破天荒动用了2亿资金救市。

而1991年的上海股市,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一路上扬。

当时上交所吸取深圳股市的教训,将涨跌幅限制在±1%,后来缩窄至±0.5%。但即便如此,老八股的上涨势头仍无法阻挡,这些股票几乎每天都是涨停的,上证指数也跟着每天涨停。

在每天最多上涨1%的情况下,上证指数从100点暴涨到1992年2月17日的320点,上涨2.2倍只用了14个月。在这期间,1992年1月10日飞乐股份股价达到1007.40元(不复权),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只千元股,其上市首日股价仅为323.50元。

1992年2月18日,上交所试着放开涨跌幅限制,延中实业(600601)是第一个试点股,当天股价大涨70%,拉动上证指数上涨5%。此后沪市延续涨势,从320点涨到5月20日的620点,期间诞生了A股第二只千元股——真空电子,4月4日达到1030.10元(不复权)。

到了5月21日,上交所全面取消涨跌幅限制,一发不可收拾,当天指数从616.99点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达105%。

5月25日,是这轮牛市的最高潮,上证指数逼近1500点,真空电子股价达到2587.50元(不复权),飞乐股份也同样达到历史最高价3550元(不复权),创下A股最高股价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而从5月26日开始,沪市持续暴跌长达5个月,由于没有跌停板,飞乐股份、真空电子的股价大幅下跌,之后的半年内,飞乐股份每十股拆成100股,真空电子每十股拆成1000股,股票面值从100元变为10元或1元,因此长达27年里没有再出现过千元股。

中国股市第一次出现千元股,有其客观原因,当时管理机构一直不愿意让新公司上市,造成粥少僧多,供不应求,由于普遍惜售,老八股在清淡的交易中屡创新高。同时,不设涨跌幅限制和股票面值较高,也是诞生千元股的条件之一。总之,与公司的增长情况关系不大。

千元股真空电子在被上海广电控股后,于2001年更名为广电电子,而在飞乐股份的大股东上海仪电入主后,又更名为仪电电子,2016年主营业务彻底变更,成为了现在的云赛智能。

另一只千元股飞乐股份,一直存续到了2015年,但由于业绩不佳,被中安消借壳。而后者由于财务造假变成了现在的*ST中安,股价跌破2元,昔日大飞乐的雄风已烟消云散。

茅台是如何炼成的?

时隔27年,茅台成为第三只千元股,但是这次突破千元的难度不能同日而语,贵州茅台的股票面值只有当年飞乐股份的1%。而且茅台在2001年上市的时候还不是什么明星股。

2001年8月27日,茅台上市首日开盘价5.32元(复权),收盘价5.48元(复权,市值89亿元,而这一天五粮液的市值190亿元,是白酒行业的老大。

2001年,贵州茅台营收16.18亿元,五粮液营收47.42亿元,是茅台的三倍之多。差距如此之大,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都知道茅台是酱香型,五粮液是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好喝,但弊端也不少,例如五斤粮食一斤酒,但计划经济时期的贵州是个缺粮的省份,要靠外面调粮来保证百姓生活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加上酱香型酒是浓香型酒投资的两倍多,缺乏资金投资与扩建。

另外,茅台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此地交通闭塞。直到1992年,茅台在做新增产能2000吨规划时,才另修建了一条三级公路。

更重要的原因源于内部。1989年以前茅台700多名员工,却连一个供销人员都没有,做生意全凭上门。即便在1989年成立了供销科,整个科室一共也只有4个人,2个人做供应,2个人做销售。

随着经济发展,粮食供应、地理位置已经不是限制茅台发展的因素。1998年袁仁国出任茅台总经理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营销队伍,在全国大规模铺设专卖店,不断开发各种不同规格、不同系列、不同品种的酒。茅台还为机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定制专用产品,为党政军部门和大企业封坛窖藏茅台酒。茅台很快成为行业新星。

随着知名度日渐提升,酱香型白酒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受气候和酿造周期影响,茅台产量不高。一瓶茅台酒从生产到出厂需要五年时间,供应量有限。此外,受地形影响,茅台镇的土地资源有限,厂区扩建难度大。

物以稀为贵,茅台酒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1年,贵州茅台毛利率82.23%,而营收是茅台三倍的五粮液,毛利率只有44.25%。这是因为茅台定位高端人群,从2001年开始,茅台每年给政府机关、军队免费送酒,久而久之,养成这类高端群体喝酱香型酒的习惯。

正是因为如此,茅台才有了强势的决策力和话语权。2009年,茅台连续发布三次“涨价令”,零售价从500元拉升到680元。2010年,茅台三次调价,到2011年底,53度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飙升到1680元。

反观五粮液一开始是传统消费品思路,大力扩张渠道,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卖得越多越好。这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五粮液渠道的定价体系混乱。而茅台并没有大力扩张渠道,反而是通过定价策略来推动产品销售。最终的结果就是,茅台变成了一个有强大定价权的白酒。

资本市场也讲究物以稀为贵,白酒股本来就是稀缺品种,贵州茅台就更稀缺了。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贵州茅台这一年的净利润首次超过五粮液,虽然营收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市值一举超过五粮液成白酒股龙头,2005年最后一天茅台的收盘价为13.84元(复权)。

从此茅台便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营收首次超越五粮液,这一年1月15日,茅台创下当时历史最高价230.55元,复权价为143.07元,市值突破2000亿,相比2005年底翻了10倍。

后来经历金融危机,茅台股价一直跌到52.55元,此后连续四年股价上涨,到2012年时再创新高266.08元,复权价为190.78元。但是这一年茅台再遇打击,国务院禁止用公款购买高档酒,茅台首当其冲,所以股价持续走低,2014年1月8日股价仅为87.39元。

当时没人想到,这会是茅台突破千元之路的起点。2014年,茅台营收315.74亿,甩开五粮液整整100亿,净利润是五粮液的三倍。而投资行业老大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白酒在全球股市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茅台更是万中无一,因此受到海外资本的大肆追捧。

2015年大牛市,茅台股价突破250元,此后多次穿越牛熊,2016年突破300元,2017年又一举突破400、500、600和700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股王。

正当2018年都说茅台跌下神坛时,今年贵州茅台再次卷土从来,短短半年时间,股价就从600元涨到了1000元,目前除权后又回到千元以下,但再次突破千元大关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茅台的赚钱能力,2018年,贵州茅台营收736.39亿元,相当于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三家公司的总和,净利润378.30亿元,其他所有白酒上市公司加起来都没有茅台高。如此,贵州茅台才能支撑起1.2万亿的市值。

虽然很多人对白酒股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没有核心技术。但是不得不承认,茅台的护城河比科技公司还要高得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巨头被后来者颠覆是常有的事,而茅台不会,除非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彻底扭转。可以说,茅台股价突破千元要比27年前千元股的含金量要大得多。

谁是下一只千元股?

在讨论谁是下一只千元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A股各个时期的股王。

2000年之前,100元以上的股票全部出现在1992年,除飞乐股份、真空电子股价突破千元以外,申华实业、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的股价也在500元以上,而这些公司都属于轻工行业,市值规模较小,高价股的含金量不大。

2000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百元以上股票都出现在2007年或2008年初,其中最高价是中国船舶的300元,其次是山东黄金的239元,百元股主要包括重工业、采矿、金融及软件行业,但酒王茅台是个例外。

2009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的百元股多达243只,最高价几乎都出现在2015年,逾80%都是创业板股票,安硕信息、全通教育、长亮科技股价排在前三位,分别为474.00元、467.57元和451.57元,百元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

2016年至今,有201只股票价格突破过100元,相比之前的互联网公司,这一时期的百元股公司的科技含量要稍微高一些,有硬科技的元素在里面,比如中科创达、富瀚微、华大基因、兆易创新、天齐锂业等。

目前为止,A股已经仅剩17只百元股了,其中就有4家白酒企业,白酒品种的的稀缺性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不过白酒行业出现两只千元股的可能性不大。其他的百元股则包括长春高新、迈瑞医疗、汇顶科技、锐科激光、迈为股份等有科技含量的公司。

以上这些股票都有成为千元股的可能,但是更大的希望在科创板,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次搞科创板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科技巨头,科技将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后台。苹果是很好的例子,世纪之初苹果只是股价10几美元的小盘股,而在iPhone发布后,其股价一下就窜到了700多美元。如果未来中国有了自己的“苹果”,千元股自然不在话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