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佈了一則消息,稱近日安徽出臺了相關規定,意在爲受誣告陷害幹部澄清正名。比如,2017年12月,重慶市工商聯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楊鍾馗被雙開,通報稱他以報復爲目的持續進行不正當舉報,把黨內監督、信訪舉報當作打壓報復手段,搞匿名誣告、製造謠言。

自中央紀委明確稱今年將嚴查誣告陷害行爲以來,不少省份都有新動作。

最新的一例來自安徽。

8月1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佈了一則消息,稱近日安徽出臺了相關規定,意在爲受誣告陷害幹部澄清正名。

慢慢來看。

落馬正部曾被通報這個問題

在說安徽的文件之前,先來說一個背景。

今年年初,高層就明確稱要嚴查誣告陷害行爲。

今年2月20日,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全文公佈,在2019年主要任務部分,報告提到,制定紀律檢查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保障黨員權利,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爲。

關鍵詞,制定規則,嚴查誣告。

有兩點需要明確。

其一,爲被誣告者正名並非今年纔開始的事情。

“有一個省,省委書記剛一到這個省,就有人寫信告他,裏頭列舉了很多事實,包括他,包括省長,巡視組很驚訝,省委書記從一個地方剛剛調到這個地方,他就搞腐敗?”

早在2008年,有中紀委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這麼個案例,“因爲那個地方有些人對省委可能有些意見,說話有些過頭,有些事實似是而非,無中生有,有的是編造”,最終巡視組爲這位省委書記正名。

其二,十八大後,有不少落馬官員被通報存在誣告行爲。

比如,2017年12月,重慶市工商聯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楊鍾馗被雙開,通報稱他以報復爲目的持續進行不正當舉報,把黨內監督、信訪舉報當作打壓報復手段,搞匿名誣告、製造謠言。

再比如2018年12月,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中央網信辦原主任魯煒被雙開,他被通報“不擇手段爲個人造勢,品行惡劣、匿名誣告他人”。

落馬正部被通報誣告,並不常見。

制度建構

個案背後,制度建構也在陸續出爐。

去年5月,中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的意見》,明確“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爲,及時爲受到不實反映的幹部澄清正名、消除顧慮,引導幹部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實幹家,專心致志爲黨和人民幹事創業、建功立業。”

當年8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有關誣告陷害條款由原條例的組織紀律部分調整到現在的政治紀律部分。

“政治品行惡劣,匿名誣告,有意陷害或者製造其他謠言,造成損害或者不良影響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在地方層面,據政知君不完全統計,除安徽外,新疆、貴州、內蒙古、浙江、青海、吉林、黑龍江也已出臺針對錯告誣告、澄清正名工作的相關制度。

中紀委嚴查誣陷,各地都有了新戰果!

就在4天前(8月8日),四川省紀委監委對外發布消息,稱該省紀委監委目前正在研究起草查處誣告陷害行爲的具體實施辦法。

用心險惡、卑劣手段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直陳,不少大案要案正是通過舉報而獲得重要線索並取得突破的,但也出現了誣告、造謠、中傷、陷害、抹黑等問題。

“出於險惡用心、使用卑劣手段的誣告陷害,不僅導致一些清白的當事人受到傷害,還對正風反腐有序推進形成了干擾,甚至於有的單位被層出不窮的誣告、造謠弄得烏煙瘴氣。”

中紀委嚴查誣陷,各地都有了新戰果!

在安徽的這份規定中,明確澄清方式包括“通過召開會議、發文通報和發佈公告”等。

中紀委嚴查誣陷,各地都有了新戰果!

對誣告者,文件也指出,應當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對通過誣告陷害行爲獲得的不當利益,應當建議依法予以取消、撤銷、收繳或者宣佈無效。對典型的誣告陷害案件,視情在媒體公開曝光。”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被曝光誣告他人的官員也有不少。

比如雲南紅河州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和建被批署名寄發公開信,發佈不實言論,教唆、慫恿他人舉報不實問題。

中紀委嚴查誣陷,各地都有了新戰果!

再比如今年4月,山西省高院技術處原副處長白迎唐、新聞中心原副主任崔傑被雙開。

通報提到,他們因個人訴求未能如願,挾私泄憤,造謠生事,共同捏造舉報內容誣告他人,多批次、大範圍投遞舉報信件,嚴重損害他人聲譽,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之後,山西省高院原副院長劉冀民被雙開,劉冀民被指縱容、支持下屬捏造炮製舉報他人材料並大範圍投遞,造成惡劣政治和社會影響。

資料 | 新華社 人民網 中國紀檢監察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