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亦名胡荽、芫荽、香荽、延荽菜。取名香菜,是因其香气独特而浓郁。

名为“荽”者,因其叶细,根须多,绥绥然也。名为“胡荽”者,是因此菜原产地中海沿岸,系汉代张骞通使西域时带回种子繁殖而来,古以非华夏本土为胡,故有此名。

香菜,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食治》中主要用“胡荽子”,谓其能“消谷,能复食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其能“发痘疹,杀鱼腥”。其后有医家指出:“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当代《中药学》多将香菜归入辛温解表药类,谓能发散风寒,发表透疹,开胃消食。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预防感冒,以及饮食积滞、纳食不佳、脘腹胀满等。

香菜主含挥发油(胡荽油),油中含葵醛、芳樟醇等。并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苹果酸钾、蛋白质、硫胺素、核黄素等。具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利尿、降血糖、利大肠、增进食欲,以及对某些食物的解毒作用。

作为菜蔬,香菜可以炒食,或水烫后凉拌直接入食。由于其味辛香鲜美,有祛腥解腻之功,餐厨中大多用作凉菜的点缀或汤菜的调味,在我国及东南亚各地具有民族风味的菜肴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常用佐料。如冬令的香菜羊肉汤、香菜牛肉汤、香菜炒牛肉等许多菜肴中均用到了香菜。

香菜入药多以胡荽、延荽名之,干用9~15克,鲜用30~60克。外用适量,多以煎液熏洗,或鲜品捣敷。

值得注意的是,香菜药用主要用于麻疹初起未透者。感冒亦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初起的轻症,或预防。对麻疹已透,或疹点虽未透而热毒盛者忌用。

另外,香菜为辛温香窜之品,多食或久服可“耗气”、“损目”、“损人精神”,或“发痼疾”,故不宜多食久服。

END

供稿:湖南中医附一药学部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刘绍贵

编辑:陈双

校对:陈崛

审核:黄娟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