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證:厥證有外感與內傷之別,其傷於內者,多由下元虧損,陰陽偏頗,氣血逆亂而成。前賢治厥證,必究其爲氣、爲血、屬痰、屬食、傷酒、傷色等不同病因而分別處理。觀先生此案,以藥測證看來,選用右歸飲出入,以溫補腎陽,於腎陰中求腎陽,似爲色厥。惟色厥發生於入房時。此患者之厥,乃起自跌撲,故色厥之假說,似難以服人。姑存疑,錄之以備一格。”嚴,女,驟然跌撲,將蘇,津津冷汗;數年來發作數次,其甚者小溲自遺。按其兩脈沉細欲絕。明天麻、熟地、潼白蒺藜、龍眼肉、山萸肉、枸杞子、炮附塊、浮小麥、大川芎、肉桂末(分二次吞)、清炙草”。

水腫:水腫一般從五臟水分證,心水之起因,又有心陽虛衰、心氣虧損及心血瘀阻之別,觀本案處方,當屬腎陽不足。但先生學貫中西,故稱之爲”心衰腳腫”。處方用金匱腎氣丸,是既從腎治,亦從心治。根據現代藥理研究,桂附均有強心之功,臨牀醫生用之治心衰,頗有效驗。至於加破故紙的緣由,可以從昔賢言論中得到啓發:張石頑雲:”補骨脂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使元陽堅固”。汪 庵也指出:破故紙”入心包命門,補相火以通君火”。總之,金匱腎氣丸與補腎脂,功效在於補君相二火。案”王,男,因心臟衰弱而腳腫,因腫而心臟更衰。往年白晝腫,入夜則消,今則整日不消。如不積極治療,將來腫勢瀰漫於腹部,即難治矣。熟地、山藥、肉桂(研分二次吞)熟附塊、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破故紙、葫蘆瓢”。

又如”潘,男,腎臟水腫之治法,有溫腎、逐水、利尿之別,亦有三法參合用之者。今患者面色蒼白,舌淡、脈軟,二便俱少,腹部繃結,邪實正虛,治法不可偏執一端。炮附塊、生白朮、雲苓、杭白芍、淡乾薑、葫蘆瓢、舟車丸(分兩次吞)”。本案所列症狀,其病機當爲脾腎陽虛,氣滯水停,所謂邪實正虛,法當消補兼施。其補,用真武湯以溫脾腎之際,化氣利水以治本,其消,用舟車丸行氣逐水,葫蘆瓢利水消腫以治標。似此溫腎、逐水、利尿三法並施,扶正祛邪,諒能奏功。

水腫雖咳,但無惡寒發熱之表證,以非風水,故不能越婢。從”氣上衝咽喉則咳”的見證,斷爲”腎虛水寒上逆”,方用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出入,其中真武湯溫腎陽,加入桂枝,則寓苓桂術甘湯意。此方有溫運中州,布化陽氣以行水之功。金匱原用此方治水飲,先生靈活運用,藉以治水腫,蓋水與飲同源而異流,本屬一家也。如”朱,男,用仲景之蒲灰散兼湯劑,其腫大退,自覺氣上衝咽喉則咳,乃腎虛水寒上逆也。炮附塊、杭白芍、白朮、淡姜皮、帶皮苓、澤瀉、防風、桂枝、葫蘆瓢”。

以上三例水腫,病名同而病機各異,因而立法遣方用藥,均有差異。第一例王姓爲金匱腎氣丸證。後兩例,雖同爲真武湯證,但潘姓正虛邪實,水氣瀰漫於三焦,以致”腹部繃結”,於是參入舟車丸峻劑以逐水。朱姓腫己大退,此刻水邪雖未氾濫,但”水寒上逆”致咳,故又參入桂枝,使成苓桂術甘湯以溫脾行水。可見三例各有其特點。

虛勞:虛勞一證,向有”虛則補之”,”勞者溫之”的治療大法,故治虛勞者,每以溫補爲第一要務。本例僅述及惡寒擁絮不暖一語,敘證未詳。從方中用四神丸中之主藥——補骨脂與肉豆蔻看來,患者還應有腎泄之證。由於命門火衰,內不能溫運臟腑,外無以溫煦肌膚,所以”惡寒特甚”。先生用峻猛藥附子與溫和藥巴戟、補骨脂、鹿角霜等爲伍,則雖峻而不烈,溫而不燥,務使腎陽來複,命火以旺。案如”邵,男,正當壯年,而惡寒特甚,雖擁絮亦不覺暖,以當補命門真火。炮附塊、山萸肉、巴戟天、補骨脂、鹿角霜、當歸、肉豆蔻、生薑、大棗、炙草”。

月經後期:月經辨證,多以期、量、色、質着手,其經期錯後、量少、色淡、質稀者,常從虛從寒論治。先生亦不例外。如女子須得腎氣充,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方能以時下,於是投以溫腎和營之品,如案例:“趙,女,經行後期,將行先下白物,既行其色淡,平居灑灑然有寒意。古人之概念,爲虛寒之象。肉豆蔻、炮附塊、炮姜炭、白芍、補骨脂、北細辛、川桂枝、黃芪、青防風、炙甘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