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塔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突出选育管用,做到尽锐出战,为决胜脱贫攻坚战锻造一支坚强有力、敢打必胜的干部队伍。

瞄准脱贫攻坚战场,精确“选”

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需要,放眼全区精准选派干部。一是配强包扶干部。安排48名包扶领导、52个部门单位负责人、52个部门单位包扶贫困村;按照科级领导和一般干部每人包扶1户贫困户的原则,调整了全区贫困户包扶人员,做到了51个贫困村每村由1名包扶领导、1名部门单位负责人、1个部门单位、1支驻村工作队包扶。二是选优村“两委”干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重点,村“两委”班子成员实现了“一提一增一降”,较上届相比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女性当选者明显增加、平均年龄明显下降。三是整合帮扶力量。坚持“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的原则,对全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进行了优化整合,选优配强了驻村扶贫工作力量。

聚焦能力水平提升,精心“育”

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着力提升“四支队伍”脱贫攻坚能力。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举办了12期科级干部轮训班,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专家授课、讨论交流、撰写体会等方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教育党员干部争做十九大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二是强化业务政策培训。举办了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等方式,对全区320名村党组织书记和所有贫困村“四支队伍”进行了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和贫困村“四支队伍”业务政策水平。三是提升攻坚实战本领。组织贫困村“四支队伍”实地观摩了川口乡两河口村、冯庄乡丁庄村、柳林镇麻塔村脱贫攻坚工作;开通了“宝塔区脱贫攻坚交流”“宝塔区驻村工作队”“宝塔区村党支部书记”微信群,深入开展驻村帮扶交流讨论,不断提升攻坚实战本领。

强化督查检查考核,精细“管”

明确工作标准,从严督导检查,促进扶贫干部作风转变。一是健全制度明规矩。制定了《宝塔区驻村工作队考核办法》《宝塔区贫困户包扶干部管理办法》《宝塔区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宝塔区贫困村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宝塔区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督查办法》《宝塔区“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了扶贫干部管理有制度、考核有标准、追责有依据。二是明确要求定基准。出台了驻村工作队管理“六个必须、四个同步”的措施;严格落实“第一书记”“手绘一张图、村情一口清、制定一规划、形成一报告、包扶一户贫困户”的“五个一”管理制度;明确村干部“六过硬”“六牢记”和“十要十不准”的行为准则,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忧”活动;认真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干部日志审阅制度,坚持分管领导周审签、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月审签制度;加强日常考勤管理,每月汇总考勤结果,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派出单位进行反馈,向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局备案。三是严督实导转作风。针对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今年以来,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局、区委督查室联合组成督查组,采取随机暗访、抽查等形式,重点对“四支队伍”管理、作用发挥、作风转变、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了暗访督查,下发督办函80余份,要求各单位对照问题做到立行立改。

立足脱贫攻坚实效,精准“用”

为选派干部创造必要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和待遇落实,确保驻村扶贫干部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典型。开通了“宝塔党建”微信平台,设置“脱贫攻坚群英谱”“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宣传专栏,累计推送“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59期,全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放大典型示范效应,通过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张旗鼓表彰。表彰奖励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第一书记”和优秀扶贫干部,全区上下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是用活“三项机制”。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先后提拔使用“第一书记”56名、驻村工作队员4名,树立起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